关灯
护眼
    中国古代一直奉行着实用主义,相比较原理理论而言,中国人更习惯于通过经验的积累来实现实际应用技巧的提高。

    也许正因为如此,直接或间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古代某一阶段火炮的研究与发展。中国古代城墙厚度平均十米,就连城墙上端都有五米的厚度。

    这就意味着,普通的火炮根本无法打穿其城墙,既然打仗用不上,其发展也就必然受到阻滞。当然,我是指某一阶段,实际上我国古代在清朝以前火器发展水平还是很高的。

    不过顺便说一句,在宋应星《天工开物》里面偶尔会提到制造相应产物的“原理”,例如火药: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两精逼合,成声成变,此乾坤幻出神物也。

    当然如果这段“原理”靠谱的话。

    在搞清楚雪精灵不会炼钢就会造玻璃、不会养蚕缫丝就会养羊制毛呢,不会种田就会造水车之前,搞清楚一切的源头才是最重要的。

    地形,人口,这两方面影响着雪精灵文明科技树的发展。北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倒是没有改变,可是这个副本里,原本广袤无垠的平原,现在却成了坑坑洼洼的丘陵山地,原始森林覆盖面积一望无边,插玉屯云满渭川。

    整个地形被改变,虽然不清楚到底改变了多少,但是,实在是令人惊叹稀奇。

    话说回来,因为凌冬镇那座城墙,赵官家和陈规倒是花了不少心思。

    《论如何在没有火炮以及投石机、轒轀车、撞车、临冲、壕桥等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打穿等同于伊斯……呃,君士坦丁堡厚度的城墙》

    一、我们有云梯

    二、我们有100K人力

    三、我们有钱(划重点)

    当然如果上位者愿意花点脑子把苏格拉大学士送进去当卧底,在晚上偷偷把城门打开,或者说在水井里下毒这样成本将会降低不少。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可是如何将几万人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城根底下呢?

    “官家,苏提举与众将士已悉数得胜而归并无伤亡,此次战报已在此处,恳请过目。”

    王宗濋王长官捧着札子送到赵桓手上,呼啦啦一大叠一堆蝇头小楷,好家伙,抢劫就是来钱快,要不说金人怎么拼了命地往大宋这边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