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面前正是盛顾言浅笑的模样。

    陆晏清没想到自己一回来见到的就是这人的面庞,虽说离开才没几天的事,但又好像过了很久似的。

    她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开口,却听到屋中的声音传来:“谨之,可是还在外面?进来帮我这老婆子一下可好?”

    “就来了。”盛顾言扬起声音朝屋中答道,随即对面前的陆晏清道,“先进来罢。”

    陆晏清一时无言,这话倒也说不上什么不对,只是听起来总让人感觉,仿佛这人才是这院子的主人一般。

    她随着盛顾言走进屋中,却发现余氏根本没注意到自己,而是朝盛顾言挥了挥手:“谨之,帮我抬一下这椅子可好?年纪大了,人属实是不中用了。”

    “阿婆哪里的话,这些事情怎能让您来操心。”盛顾言浅笑着走上前去,顺着余氏的指示将屋中的椅子挪了一处地方。

    盛顾言轻轻擦了下手,朝余氏道:“阿婆,你看这样可行?”

    “好,好。”余氏满意地点点头,“实在是多谢你了。”

    陆晏清这会才找到出声的机会:“阿婆,好好的要挪这椅子作甚?”

    余氏这才看到自己的外孙女,解释道:“倒也没什么,就是想给这椅子挪到朝阳的地方去,只是我这一把老骨头,还是多亏了谨之。”随即又将话头转向盛顾言身上:“你父亲别的地方没什么可称道的,倒是收了个有心的学生。”

    陆晏清听了,只觉得心中有些微妙之感。她这才离开多久,一日都还不到罢,事情居然就发展成这样了?这人不仅直接上门来,还跟阿婆套起了近乎来,看样子阿婆对他倒是很满意。

    余氏确实对盛顾言极有好感,尽管今日才见到第一面,但这样态度谦逊又知礼肯干的年轻人着实少见了,相比之前萧家的那几个,盛顾言明显比他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今天真是辛苦谨之你了,便在此处休息一会儿吧。”余氏朝盛顾言道,是少见的热情态度。

    陆晏清既松了一口气,阿婆看上去没打算追究她昨日夜不归宿的事情,又感到有些头疼,让盛顾言在这待着?再加上阿婆对他的态度,总感觉有些不妥。

    盛顾言还没出声,陆晏清却替他答道:“阿婆,人家如今任嘉州刺史,想来公务繁忙,还有不少事务要处理,怕是不好耽搁了太多时间。”

    陆晏清感受着那人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却是目不斜视,一副真诚的态度向余氏解释道。

    盛顾言看着陆晏清的模样,嘴角的弧度也不由得扩大了些,倒也没拆陆晏清的台,反而帮她补充道:“陆姑娘说得不错,在下还有公文尚待批阅,怕是要辜负阿婆好意了。”

    “没事没事,谨之年少英才,自然是公事重要。”余氏也没有太过在意,大方地摆摆手道。

    “多谢阿婆体恤。”盛顾言仍然是一副亲切而不失敬意的晚辈神情,“若是阿婆不介意,谨之便日后再来叨扰了。”

    余氏听了显然是高兴的,笑着道:“怎会介意,你若是想来,随时都可以。”

    陆晏清看着这似乎还要继续的架势,连忙接口道:“那便不久留盛刺史了,我送盛刺史出去罢。”

    盛顾言也上道地随着陆晏清的台阶下了,临走时还不忘同阿婆再一次告别。

    -

    “你真有公务要忙?”陆晏清一时间分辨不出,他刚才那句话说的是究竟实情还是顺着她说的场面话。

    盛顾言却轻笑了一声,道:“公务自然有,只是在你面前,没有也可以。”

    陆晏清只听到一声低柔的话语在耳边响起,引起耳廓一阵酥麻之感。她下意识地揉了揉耳朵,过了一刹那才反应过来盛顾言在说些什么。

    “那就是不忙的意思了。”陆晏清自动将它顺着自己的想法翻译出来。

    盛顾言也没多言,只是“嗯”了一声,像是默认了陆晏清的说法。

    “走吧,请你吃糖葫芦。”没等身旁之人接着开口,盛顾言便朝街角处举着糖葫芦的小贩走去。

    陆晏清有片刻的迟钝,等她反应过来时便看到那人往前走去的背影。

    她刚跟上两步,那人却很快拿着一串橘子串走了回来,来到她面前递给她:“吃吧,你不是喜欢这个吗?”

    随着橘子串一同递过来的还有一张散发着皂角清香的帕子,角落处绣了一小片竹子。

    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陆晏清仿佛找不到拒绝的口子,只好顺从地接过这串橘子。

    竹签上整齐地串了六瓣橘子,橙黄饱满的模样看上去便显得鲜甜可口,包裹上金黄的糖汁,更引起人的食欲。这确实是她从前爱吃的,尤其在台州那段时间,哪怕在京城尝过,但来自家乡的总是不一样的味道。

    处在有些拥挤的人群中,盛顾言将陆晏清往自己身旁拉了拉,侧身低头朝这人道:“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