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冯氏停灵在一处三面环水的抱厦中,炎炎夏日里,此处亦是清凉袭人。

    两人迎面碰上,宋真清稍一颔首,对面的少女亦是屈了屈膝。

    “敢问这位是?”少女双手交握在身前,一礼一数恰到好处,一看便是出身教养极好的女子。

    宋真清与韦无冕皆作男子打扮,当然韦无冕是真男子,并未做矫饰,只宋真清为自己贴了胡子,乍一看除了个头矮些,那走路间大大咧咧的行径与男子倒是无异。

    “回大小姐,”小厮见状忙道:“这两位是三爷的故旧,今日来吊唁三夫人,听闻二夫人之事,也顺道来吊唁二夫人一番。”

    宋真清紧了紧嗓子,略微拘谨的点了点头,“晏大小姐,节哀顺变。”

    她身旁的韦无冕同样颔首,“晏大小姐。”

    “啊,原来是三叔的朋友,晏乔见过两位……”许是见宋韦二人太过年轻,晏乔一时不知该做什么称呼,只得又屈了屈膝道:“晏乔谢过两位今日来吊唁二婶与三婶,只晏乔还有事要寻三叔,就此拜过。”

    “请,”宋真清与韦无冕忙让过了身子,让晏乔通过。

    晏乔又屈膝谢过,施施然起身离去。

    一阵清风拂过,吹动了晏乔的衣裙,裙下一双比寻常闺阁女子大了几个码的绣鞋忽然引起了宋真清的注意。

    淡淡的檀香飘来,宋真清看着晏乔的方向,若有所思。

    “清清,”韦无冕在一旁唤她。

    “嗯?”宋真清回神。

    “怎么了?”韦无冕神经兮兮的靠近了宋真清一些,“是不是她……”

    欲言又止。

    宋真清伸手止了韦无冕,“回去再说。”

    随后拉着韦无冕一同进了灵堂。

    许是晏文生的归来,晏家老夫人又不知所踪,如今晏家的下人人心惶惶中,自觉晏文生成了晏家的主心骨,因而,从前没人愿意踏足的桐文居,一时间倒成了众人争抢要去的地方。

    反观冯氏的灵堂,除了冷清还是冷清。

    冯氏棺前的铜盆中,燃过的纸钱灰烬积了厚厚一层,像是许久未曾有人来将灰烬倒掉了。

    人走茶凉,在晏府这方小小的天地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

    宋真清想起林梧所说,不免升起几分奇异的感觉。

    林梧说,因冯氏不曾生养,是以她十分疼爱晏家大爷留下的一对儿女,而晏家大小姐晏乔更是与冯氏情同母女。

    然如今看来,若是真的情同母女,晏乔难道不为自己视为母亲的人洒扫一下灵前么?

    除非另有缘由。

    想到这,宋真清便对韦无冕使了个眼色。

    韦无冕点头,随后哎吆一声,靠向一旁的小厮,“这位小哥,我头有些晕。”

    小厮不疑有他,又见韦无冕似乎将全身的重量都靠在了自己身上,一时有些吃力,便忙搀着韦无冕朝外头走,“那小的先扶先生去外头坐坐?”

    “好,先去外头透透气也好,”韦无冕装模作样的揉着自己脑门道。

    边走边回头朝宋真清眨了眨眼。

    宋真清朝他竖了个大拇指,以示嘉奖,韦无冕见状咧嘴笑开了花。

    等韦无冕与小厮出了门,宋真清环顾整个灵堂,这才发现灵堂的窗户皆闭的严实,但奇怪的是,即便如此,在这盛夏之中,灵堂里偏无半分暑热,也毫无异味。

    宋真清惊奇,大约猜到恐怕是冯氏的棺木有些讲究。

    她绕着棺木转了一圈,发现冯氏的棺木与林桐儿的不同,冯氏的棺并非常见的纯黑色,而是黑中镶着金丝。

    “那是什么?”

    再凑近一看,宋真清隐约发现棺木顶盖上还刻着一圈金色铭文,铭文弯弯曲曲,张牙舞爪,但却隐在一片金丝之中,不细看实在难以发现。

    即便细看,许多人也只当是镶嵌的金丝,叹一句晏家果然有钱罢了。

    而以她对佛道不甚精通的浅薄见识来看,铭文是用来镇压亡魂的。

    是谁让人刻了这铭文?

    这就让人不得不思量了。

    从剑南道的习俗来说,冯氏并非寿终正寝,而是被人所害,民间有传言这样死法的人,会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后化作鬼魂游荡人间滋扰百姓,直到害死她的人也死了才罢休。

    除非将施了法的铭文刻在此人棺木之上,将这人魂魄禁锢在棺木之中,既不得外出又不得转世为人。

    但多数人家是不肯这样做的,你想,那被害的人本就冤枉了,再被禁锢在棺木之中,岂不是更可怜?哪有人会这般对待自己的亲人?

    可在晏家,在冯氏的棺木上,竟然有人刻了铭文,这说明了什么?

    宋真清小心翼翼的推开了棺木,一丝凉意拂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