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陶卿何事啊?”

  赵匡胤见到陶谷出班,他对这个人谈不上喜爱,但是当初自己登基诏书。就是此人事先写好,自己又不能不承这份情义。

  “启奏陛下,臣接到各地来报,各国使臣都已经到达我大宋境内,对于这些使臣事宜,臣聆陛下圣喻。”

  陶谷行了一礼,这些办起来都不是问题,可这毕竟是大宋第一次接连使臣朝贡,必然还是要请教一番皇帝。

  “窦仪来了吗?”

  赵匡胤闻言点头,外交一事不是小事,大宋现在虽没有统一天下,但也是正儿八经中原正朔,下臣藩属国朝贡,礼仪方面一定要事事巨细。

  “臣在!”

  窦仪老神在在躲在范质身后,在听见赵匡胤声音,从容整理了一下衣物出班行礼。

  “卿自前朝时曾任礼部尚书一职,对于这朝贡一事,卿有何见解啊?”

  赵匡胤微微一笑,窦仪比起陶谷可就重要多了,不似前者哪般,说句社稷重臣不为过。

  “启奏陛下,各国朝贡乃重要之事,不可有损我大朝颜面,臣建议还是由礼部同僚起身迎接,以表我大朝礼节。”

  窦仪略加思索一番,想起前朝对各国朝贡的办法,陶谷谈谈撇了窦仪一眼,这个老东西,到底他是礼部尚书,还是自己是礼部尚书。

  各国朝贡一事,关他工部何事,你都说完了,显得自己多没用,倒是给自己留一半啊?

  “陶卿,各国使臣现今何地啊!”

  赵匡胤点点头,继而转头看向陶谷,既然已经到达大宋境内,那自己就有责任保护其安全。

  “启奏陛下,回鹘国使臣出了河西走廊,已经到达秦州,契丹诸部女直国使臣下榻青州,三齐佛国与南唐使臣具在扬州,此是各国朝贡之名号,恭呈皇帝陛下预览。”

  赵德昭又充当起跑腿的角色,回鹘国是后世维吾尔族祖先,在当下生活之地和后世差不多,而这次出使就已经出了河西走廊进入了秦州,这个秦州就是汉朝时陇西一带。

  至于契丹女直国,赵德昭还真没有印象,不过对三齐佛国,赵德昭还是听说过的,好像是东南亚苏门答腊一个小国而已。

  “嗯…那就马上派人去接,不管是哪方来的使者,都要尽礼数,不可怠慢人家。”

  赵匡胤放下奏章,这次来往的使者有点多,除了窝在蜀地那个,该来的都来了。

  当然,这也是正常的,除了北汉契丹,江南诸国都是上表朝贡。

  话又说回来,对于这些江南诸国来说,赵匡胤还是有些纠结,赵德昭和赵普都给他建议先易后难,这是没有错的,可到底该打这其中哪一个呢?

  赵匡胤想了也就作罢,反正一时半会也不会开战,还是以待时机为好。

  “光义!”

  赵匡胤一声呼喊,赵光义闻言从班部走出,弓身一礼。

  “臣弟在,恭聆陛下圣喻。”

  赵匡胤思虑之色,手指哒哒敲着奏章,想了半晌声音随之传出。

  “你身为开封府尹,要好好谋划一下此事,下去写个章程上来,看看将各国使臣如何安顿,安全如何保障,人手就在亲卫军里面选。”

  赵匡胤看着下方这位弟弟,整个人面无表情,完全一副皇帝对臣子的态度。

  “诺!”

  赵德昭低头不语,皇帝老爹这是怎么了,怎么对这个二叔这副语气,放在以往,多少还带点感情。

  别说赵德昭如此想,就连赵光义此时也是一愣,以前兄弟二人的谈话,都是亲密无间,自从这位哥哥做了皇帝,这种关系也没有发生改变,反倒是自己总是因为君臣之礼,不得不谨谨慎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