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迟念妤大约是被临街的喧闹声叫醒的,也或许是自然醒的。
  她向来不论这些。
  迟念妤一睁开眼睛便往邻床上一瞥,发现顾遇笙已经不在了。
  迟念妤心里便莫名升起一股不安,但很快便随着照进来的阳光消逝了。
  云南的太阳半点也不毒辣,都已是日上三竿,还是那么柔和温暖。
  她简单洗漱了一下,便下了楼。
  老板见她下来,笑得比那阳光还灿烂:“小姑娘醒了,那个和你一起来的小伙子让我告诉你,他出去买月饼了,估计很快就回来了。”
  迟念妤这才想起,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是该吃月饼的。
  “还有,他给你留了早饭,你醒来一定饿了,先吃一点吧。”
  说着老板转身进了一个小屋,拿出一个保温锅,里面装着一屉的小笼包,皮薄的可以透过去看到里面的馅。
  老板一把锅盖掀开,那香味便飘进迟念妤心里了,她暗自垂涎三尺,面上仍是矜持着。
  “那个小伙子想得可真是周到,怕你吃不惯咱们这么的东西,特地出去买的,还叮嘱我帮忙保温一下。”
  迟念妤坐在窗边,看着那一个个小巧精致的笼包。
  还没吃呢,心就已经被填满了。
  迟念妤一边吃着,老板便随口跟她唠些家常。
  “姑娘,那个小伙子是你什么人啊?”
  迟念妤不假思索:“表哥。”
  “啊,这样啊,看你们年纪都还小,家里人怎么放心你们自己出来?”
  迟念妤塞进一个小笼包到嘴里,只笑不语。
  老板见迟念妤不愿多说,便没有再问。
  迟念妤看着那古街上人来人往,许是过节的缘故,街边还有吹笛子拉胡琴的,杂乱无章却又热闹非凡的曲子就这样流淌出来。
  像是柜子里许久不用的香粉,一打开柜门,香味便一股脑儿的都涌了上来。
  云南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穿着自己民族的服饰,或是摆个地摊,或是背个菜筐,都悠闲自在的,全然不似那些大城市里的人,行色匆匆。
  迟念妤盯着那位白族姑娘头上那几层银光闪闪的头饰,还有胸前挂的,腕上戴的,皆是白净闪亮的银饰。
  迟念妤向来不喜金银,却也为这样纯粹古老的气息折服。
  “老板,他们晚上会有什么活动嘛?”
  老板热情地回答:“活动倒是没什么,都是要回家团圆吃月饼的嘛。”
  闻言,迟念妤点点头。
  正巧俞云归打来了电话,问她最近怎么样。
  迟念妤简单敷衍了几句,没有跟她说自己人已经不在鹿鸣的事情。
  毕竟老板说得在理,家里人怎么会放心呢?
  迟念妤填饱肚子,便起身去后院溜达。
  那是个十分清新雅致的院落,虽然不大,但仍能感受到古老的江南韵味。
  有人入园,风铃轻响。
  院落中央就是一方围起来的小潭,里面盛着一个木质水车,流水潺潺,声声不息。
  潭里似有芙蓉,那绿叶还浮于水上,却不闻花香。
  迟念妤感叹,大约是自己运气不好,芙蓉花都已经谢了。
  虽瞧不见出水芙蓉,但院中别的花也不少,毕竟在云南是总能看见花的,迟念妤也叫不上名字,只觉得姹紫嫣红的簇拥着,倒也不觉得俗艳。
  她沿着院里的小青石慢慢走,在一处吊床停了下来。
  吊床并非是绑在树上,而是有专门的杆子,床身也并不高,四周还围了蚊帐。
  迟念妤从前没见过吊床,倒是觉得新奇,她坐上去,晃悠得她喜笑颜开,便干脆脱了鞋躺上去。
  仰着看那蔚蓝的天空被围成四四方方的模样,像是坐在船上,周围的水波荡漾着。
  忽然,船好像遇到了什么波浪,开始剧烈摇晃起来。
  迟念妤连忙坐起身来,发现原是有人在推波助澜。
  顾遇笙唇角带笑,还在继续晃着吊床。
  迟念妤透过蚊帐看他。
  在那片朦朦胧胧里,她看见了繁花似锦,还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