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本来,纪绪可以随杜十娘一行到终点站“瓜州”码头下船。即时,纪绪可以再坐船经大运河直接到京城;杜十娘就更方便多了,直接从瓜州坐轿,一个时辰就可以到扬州。

    但纪绪想到金陵去,找自己的好友柳遇春搭伴赴京赶考。他便在集庆路[今南京]码头下了船。

    【一】《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王安石.词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夕阳西下,纪绪登上阅江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拔峭,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风帆,迅疾驶向夕阳里;江岸两旁的酒家人来人往,斜矗的酒旗迎着西风飘拂着、抖擞着;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淡雾之中,江面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

    这景色是多么的清丽啊!即便你用最美的画笔,也难以画得完美。

    【二】《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王安石.词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遗曲。

    看着这景色,纪绪不由地感概:从前,达官贵人无休止地攀比着奢华yín逸的生活,而君王们连续上演着“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

    他凭栏遥望:千古以来,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六朝的兴衰全都消逝在烟云之中,随着那流水不见了踪迹,只有郊外那寒冷烟雾里的衰草还凝聚着一点苍绿。

    此时,远处又飘来了悠悠的歌曲。

    直到如今,那商女还是不知亡国的悲恨,还时不时地放声高歌一曲《**花》。

    纪绪下得楼来,徒步向柳遇春的府上走去。

    【三】《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上阕》杜甫.诗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柳遇春,字正时,年三十八岁,父母双亡,留下一大片家业由他来经营。但他对经商不是很感兴趣,他总想中士为官,为国效力。他先后熟读了万卷书籍,写起文章来,下笔敏捷恰似是神来之笔。

    柳遇春身下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已成家,唯独他却至今未婚,他的人生理念是:先立业,后成家。

    到了柳遇春家的时候已是戌时。

    柳遇春一见到纪绪满头的白发,先吃了一惊,忙问原因。纪绪把自己家里的遭难大体说了一下。

    柳遇春感叹道:“人生无常啊!不过,仁兄定能度过难关,前途无量啊!”

    “正时兄,我们能否提前动身去京城?”

    “这次为何动身的如此之早啊?我们往日不都是十一月才去京城的吗?”

    “我去京城还有点私事需要早点办理一下。”

    “你能不能再等一个月?等一下我省处州路的刘基。”柳遇春商议道。

    “他也要去京试?”

    “是的,他是第一次去京城。上个月他来省府‘秋闱’的时候,我俩约好一起去京城赴试。”

    柳遇春详细介绍起刘基的情况来

    【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阕》杜甫.诗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刘基,字伯温,浙江清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

    刘基聪明好学,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他阅读的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十二岁便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市立中学]读书。他从师学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

    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

    泰定四年[1327年],十七岁的刘基便离开府学,到处州[今浙江丽水]去找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

    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道:“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他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他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刘家的门楣。”

    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

    有一次,刘基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原来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柳遇春接着说道:“我们在这里等他几天,然后我们一起去京城,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