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至顺三年[1332年]春节刚过,云南平乱大军返回了各自的军营。

    军队撤后不久,当地部族又起骚乱。乌撒罗罗蛮杀戍军,掠良民。禄余又趁机复出,与之合兵,杀乌撒宣慰使伊噜、东川路总管府判官嘉珲迪等二十余人,率兵出击罗罗斯,侵犯顺元路[今贵阳市]。

    云南行省遣都事诺海、镇抚栾智等奉诏前往撒家关诏谕禄余,并授之参政为诱饵,禄余拒不接受,并对诺海军队进行突然袭击,诺海拼力与之力战,乱贼便撤退了。

    当晚,乌撒兵进入顺元境,左丞帖木儿不花领兵迎战,诺海再次上阵宣诏,被刺杀,帖木儿不花也受重创,于是仓皇收兵而退。

    禄余的攻州破府,声势浩大,云南省再一次鼎沸。

    【一】《攻心术》马谡.语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文宗接得急报,很是忧虑。他立即召见汪寿昌,问道:“云南之乱才平不过数月,今禄余又纠集余党复叛。朕与众大臣商议应对之策,众人七嘴八舌,或剿或抚,莫衷一是。爱卿久在云南,必有良策以教寡人。”

    寿昌奏道:“禄余复乱,实与宗王反叛不同。川滇边地,汉夷杂居。汉人常以大族而欺负蛮夷,蛮夷又人性悍好打斗,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加之官府处理不当,无赖之徒便趁机兴风作浪,骚扰地方,而实无与朝廷作对之意。故若专以大军征剿,实费时费力。师出则彼没,师回则彼出。山高路远,水深林恶,终难收全功。微臣愚意,应取诸葛孔明平蛮之法,诚之以信,惠之以利,攻心为上,恩威并施,使其心服口服,方能永久太平。”

    文宗赞同汪寿昌的建议,命其速赴云南处理此事。

    【二】《卖炭翁.上阕》白居易.诗

    昨夜下了一场大雪。

    汪寿昌坐着马车来到城外。路上的雪很厚,有一尺多深,有的地方还没有人走过,因此车马行走得非常艰难。

    走了一个时辰,也没有走出多远的路,汪寿昌想让车马休息一会儿。看到有一个卖炭的老翁坐在路边休息,便让马车停了下来。

    汪寿昌走下了马车,来到卖炭翁的身边。学着老翁的样子,坐在雪地上和老翁聊起天来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三】《卖炭翁.中阕》白居易.诗

    柳好好赶紧让如烟拿了个垫子给汪寿昌,让他垫在屁股底下,避免受凉。

    汪寿昌想让老翁垫上,老翁朝汪寿昌笑了笑,指了指自己满是碳灰的衣衫说:“你垫上吧。”

    汪寿昌本想和卖炭翁聊聊天,但看着寒风中微微颤抖的白头翁,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四】《卖炭翁.下阕》白居易.诗

    正在此时,有两个得意忘形的人骑着快马奔了过来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敕:chi诏书。]

    他们是谁啊?如此张狂。原来是皇宫内的太监和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牛车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算充当炭的价钱了。

    汪寿昌愤愤地说道:“这和强盗有什么区别吗?我们何必再去维护这样腐朽的政府?我怎么再有信心去为这样的朝廷卖命?”汪寿昌郁闷的不得了。

    【五】《行路难-上阕》李白.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汪寿昌这次回四川,走的是西路。从京城出发,经山西走陕西,便可到达四川。

    由于大雪封山,他们走了一个月,才来到了太原路,太原路总管张立之接待了他。张立之是汪寿昌多年的好友,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他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花费需要万钱。“嗜酒见天真”的汪寿昌,这要是在昔日,光因这美酒佳肴,再加上他乡遇知己,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六】《行路难-中阕》李白.诗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