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树上开始有知了得鸣叫,蔡州城又恢复了安宁,短暂的和平出现,又重新展现出了生机,各个城坊之间的商铺又试探性的开门营业,城中仅有的几家的酒楼也因为城内庞大的的军团的存在,车马如流水,显得有些供不应求,若不是尚处在战场状态,或许会让人误以为江南繁华之地。

    进入了五月后,时间已经近至小满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至未全熟,故名为小满。”

    北方的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但只是小满,田地里的麦子还未完全饱满,成熟,也代表着大宋开始这场北伐之战,虽有极大的超乎预计的胜果,但也只是看起来占据优势,还未到最终阶段性的胜利。

    又有谚语有云,“小满,大满,江河满”,南方雨水又逐渐增多,气温也随着雨水的增多而节节攀升。

    蔡州,处于南北交接的位置,此地的刚刚经历了一场没有预料的暴雨侵袭,也洗刷了城墙上的血腥气。

    然而这场战争因为双方已经到了最终分得胜负手的阶段了,必然不会随着节气而去终止。

    随着将契丹军队成功收编,蔡州城中的一场战后总结讨论集中扩大会议圆满取得成功后,城中大宋皇帝直属亲军已然开始了调动,数量以都为单位小队骑兵分别往各处战场方向而动。

    但是也只是先锋哨骑各处传递讯息或是侦察军情,神卫军,赤心军,归正军,皆各自分别在城中休整。

    休整的同时也是整顿新降契丹军卒,按照以往的惯例,必然是难以容忍人数过万的外族将士存在于大宋军队中,但是皇帝赵眘明旨确立了抗金统一民族战线之后,赤心军在法理上也就有了存在的依据。

    当然更多的还是分发皇帝赵眘派发的金银赏赐,同时分发收缴的金人盔甲,而这一切都是从金人军寨之中缴获的,府衙会议结束后,政治上有了体统后,当然也少不了实际物质激励。

    不出意料,赏赐最为丰厚便是郭棣部的两万神卫禁军,因为实际击败金军便是这支南宋部队,其次便是需要安抚激励的契丹赤心军和北地汉人归正军。

    皇帝赵眘的直属班直和两千邵家骑兵是受到赏赐最少的,御前班直因为是皇帝最亲近的武装力量,也有些功高不赏的原因,而邵世雍部则是众所周知的罪将身份,便只是得到皇帝口头的勉励之后,反而军心更加振奋。

    而这些契丹赤心军的顺从程度远远超乎赵眘的预计,本以为只是迫于军事压力才暗藏野望,才服从于宋人的统治。

    此时他们表现出的纪律性和军事远远超过郭棣部的神卫军,对此事有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知府范邦彦。

    他的蔡州府衙已经挤满了百姓,大多数都是前来诉告城中军痞喝酒赖账,或是醺酒军汉调戏家中妇女,且基本上所有犯事的军卒皆是郭棣部的神卫军。

    范邦彦一时焦头烂额,一方面是愤怒禁军的军纪之差,另一方面则是着实难以管制这些神卫军将士,

    而这些神卫军也是驻守此城时间最久的一支军队,但并没有经过战争之后与城中百姓产生的”鱼水之情“,反而凭借着御前禁军的身份,且又取得大胜,理所当然般在城中颐指气使,大发骄横之态。

    知府范邦彦得到皇帝赵眘的首可之后,当即带领府衙直属契丹归正军将士,当街处斩几名殴打摊贩的禁军将士,却没有想到此举并没有起到压制城中愈发激烈的”兵祸“,而是直接引发更大规模的械斗对抗,堂堂大宋禁军,怎能让这些败将契丹胡虏所欺压,神卫军底层军官早已剑拔弩张,只是摄于皇帝赵眘尚在城中,只是将前来捉拿犯事兵卒的范邦彦挡在军营之外。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神卫军军纪废弛,通常来说大宋军队几百年来就是如此,且不说打了胜仗,便是吃了败仗,也少不了会生些在,高官眼中不值一提的”治安事件“。

    这也是大宋从官方到民间,都对士卒有极大的抵触和压制之情,这也是民间谚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由来原因之一,诸如”贼配军“贬斥之语,或是从军者脸上刺青的措施都是官方到民间对军队的反应。

    靖康之后,一般受到军汉闹事的百姓,如果证据事实清晰,军队主官为了收拢军心,最多便是给些铜钱赔偿了事,而地方官员在战乱之时无意过问。若是缺乏关键证据,百姓少不了吃些军棍责罚。

    往往宋军在战争之中危害比女真人少不了太多,所以此时的百姓对于宋军的支持,也此时因为忍受不了完颜亮之前的残苛**,才选择支持血脉相同的大宋军队。

    赵眘此时正住在蔡州府衙的后院中,从早上被衙门口鸣冤的击鼓声吵醒后,就一直坐在书房之中,也未用早膳,之后就在高忠建一旁随侍下,端着手练习着刚刚熟悉的毛笔。

    知府范邦彦得到皇帝许可,极高的效率处置了几名当场犯事被捉拿的禁军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