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唐人成婚,需行六礼,谓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亲迎,赵王李福与宇文修多罗的婚事,自然也是如此。

    所谓纳采,便是男方遣媒妁去女郎家提亲。

    所谓问名,便是派遣媒人至女郎家询问女郎的名讳及生辰八字。

    所谓纳吉,便是卜卦男女双方的名讳八字是否相合,讨个彩头。

    纳征则是男方给女郎家下聘礼,而请期则为选定吉日。

    前些日子,纳采问名等大礼已毕。今日则是亲迎大礼,也是成亲之日。

    今日是七月初一,乃是一个难得的黄道吉日。长安城碧空如洗,风轻日暖,是一个极好的天。午后时分,就有了年长的宗族娘子来为宇文修多罗梳头。

    宇文修多罗端庄地坐在铜镜前,由着身后的娘子一面为她梳着头发,一面喜气洋洋地念道:“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

    镶金嵌玉的梳子梳过了她的如瀑青丝,直梳到底。

    只是她看到镜中宇文修多罗神游天外的模样,心中虽疑惑,却也不好多问,只宽慰道:“小娘子嫁做皇家妇,可是多少人求也求不来的福气。今日是大喜的日子,您该欢喜些才是。”

    宇文修多罗:我只想说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啊。

    她本就是喜怒形于色的直性子,此时听到这话,却连扯一个笑脸都做不到。抱着离婚的心态结婚,又不是嫁给喜欢的人,她能笑出来才怪。

    何况此时此刻,她还在思索该如何逃避洞房,然后跑路。作为一个在现代母胎单身了二十多年的人,对于和一个陌生的古代人洞房,她表示接受无能。只是她苦思冥想了几日,却还没有一个合适的主意。

    那娘子不再说些什么,将她的长发梳好后,便站在了一旁,由着丫鬟捧了深青色翟衣进来。

    按仪制,王妃的婚服为青色翟衣,虽是青色,却也不是淡雅水墨般的淡青,而是如同牡丹叶一般的深青,苍翠欲滴。

    待到青色罗制成的翟衣被展开时,宇文修多罗的神色才有了变化。看着那美轮美奂,华丽耀眼的衣衫,她不自觉地走上前,似赞叹般的看着,轻轻地抚摸着上面以各色丝线绣成的宝相牡丹花纹,其中一朵硕大的牡丹花雍容华贵,其中嵌着形状色彩各不同的其他宝石花叶,流光溢彩,极为精美。

    没有哪个女儿家不喜欢这样精致美丽的衣衫,宇文修多罗自然也是如此。虽说不喜这场昏礼,却也这件婚服格外喜爱。她看着上面缀着的大颗宝石,轻轻地触摸着,冰凉的触感告诉她这些都是珍品。

    看着宝石镶嵌的密度,她忽然觉得这场昏礼也不是一无是处。能穿一次这样华贵的嫁衣,穿越一次也值得了。

    看到宇文修多罗如此喜欢这件翟衣,墨竹也笑着走上来:“这翟衣当真是精美,小娘子快换上让我们开开眼罢。”

    一向对婚事抗拒的宇文修多罗此时也爽快地答应了:“好啊,你们几个来帮我换上罢。”

    “是。”几个丫鬟应下,一同服侍她更衣。内着素色中单,再着青色蔽膝,顾名思义便是遮盖了腿及膝盖的大巾。又将青袜为她穿上。而后,才换上了青色的翟衣,系了大带,大带上则为青衣革带。最后系以佩绶,层层叠叠,繁复华丽。

    虽说换衣服的过程让她的手臂伸得酸痛,但是看到铜镜中衣着华丽的自己时,宇文修多罗还是满目惊艳,没有想到古人的嫁衣那么美。

    青红相配的颜色并没有想象中的艳俗,反倒平添了几分华贵绚烂,层层叠叠的迤地罗裙如同一朵盛开的牡丹一般,散在脚边。

    宇文修多罗生得明艳,此时换上这一身衣裳更显雍容贵气。

    周遭的人都赞叹道:“小娘子真美。”墨竹也笑嘻嘻地道:“小娘子当真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没有哪个女子不喜欢被人夸奖貌美,宇文修多罗自然也是如此。她终于笑了笑,乖乖地坐在了铜镜前,由着丫鬟给她梳妆。

    繁杂冗长的梳妆不知过了多久,宇文修多罗只觉发髻愈发沉重,待到丫鬟将最后一树花钗簪在她的发髻之上,才算是梳妆妥当。

    她看向铜镜中的自己:按照王妃仪制,她的发上戴了两博鬓,九树以金银杂宝装饰的花钗以及九个宝钿。所谓博鬓,便是不垂过耳的假鬓,其上饰以金翠。涂抹了额黄的额头上则贴了大红的牡丹花钿,嘴角左右酒窝上又分别点了胭脂,是为面靥。

    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

    虽说看着珠光宝气,满头花枝乱颤,却实在是重得慌,压得她脖颈发酸。

    通体看去,可谓是:眉黛夺去萱草色,朱唇一颗点樱桃。回眸一笑百媚生,绿衣妒煞长安花。

    此时,房门被推开,衣着庄重华贵的寿光县主走了进来,执了宇文修多罗的手,眼中含泪,颇有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之感:“当真是岁月匆匆,吾家阿婉如今已是二八年华,即将嫁为人妇了。”

    “阿娘”宇文修多罗哽咽着,一汪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儿舍不得您。”

    相伴几年,也处出了感情来。

    寿光县主一面用绢帕拭了拭眼角的泪,一面安慰着她:“莫要哭了,瞧瞧,这费了几个时辰才上好的妆,可千万别哭花了。”

    虽说昏礼中的各项大礼她已与宇文修多罗讲了多次,此时却依旧忍不住细细叮嘱,讲到入赵王府府门时,更是多嘱咐了两句:“进入赵王府府门后,一定要先拜炉灶,以示新妇恭敬顺服,你可记住了?”

    想到要拜厨房里的炉灶,宇文修多罗不情不愿地道:“阿娘,为何女子一定要顺服,且只能拘泥于后宅的一小方天地里。这样子也太欺负女子了罢。儿不想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