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塞外沙海炙灼,长安盛世繁华。

    纵使将士战功赫赫,也难免成为夕阳余晖下布衣们的酒后笑谈。英雄定有一死,只能留下只言片语任人评说。

    世人笑谈红尘,哪里懂得漠孤军清苦?

    肆意而坐,对饮或独酌,看尽茫茫月漠。长城外,广阔神秘;长城内,繁荣昌盛。

    昔日长城耸立,距皇城愈远,这个故事便愈发震撼人心。这是长安城中人尽皆知的传说,他们谈到这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口中吐出的不过只有“能谋”、“善战”等寥寥数词而已。但在边疆,这支军队却是人们心中的信仰。英雄们用身躯撑起长城屹立不倒,魔种贼寇无法踏入长城半步。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足以讲述的令人热泪盈眶。

    “小二,来两碗烈酒!”

    “小二,菜为何上的如此之慢?”

    “小二!!”

    “诶!好嘞!客官您稍等!”身形瘦弱的伙计用肩上脏兮兮的毛巾一抹脸,满面笑容地端上了菜。

    今日战乱刚刚平息,来到酒馆的客人自然不多。这酒馆处于边疆,来的客人更少之又少。过了饭点,伙计清闲下来,恰好一位客人问起了边塞趣事,伙计便随意地靠在桌上和客人唠起家常来。

    “客官?您来自哪?”

    “长安。”

    “哦。原来是京城的贵人啊!”

    “只是小小商贩罢了。”

    “贵人您往哪去?”

    “西域。”

    “那贵人你可知道昔日大唐在我们这长城边境留下的故事?”

    “不知,说来听听。”

    “昔日大唐为守边境建立了长城守卫军,而其中的长城小分队也是最为有名,您可知道,这几个人曾经简直是咱边疆人的信仰啊……”

    商人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打断了小二的故作腔调。

    伙计也不嫌尴尬,一字一句地复述曾经听到的故事。

    “客官您听好,这长城小分队的故事就要从这科举状元弃笔从戎开始……”

    “这状元明明出身世家望族,才华横溢,青年便在科举中取得头筹。这人偏偏要去加入这长城守卫军,放着长安城里的高官不当,真是奇怪……”

    当时便是有一身报国热情,以及难以压制的好奇,苏烈坐着颠簸的马车,奔赴大唐边境。若要问苏烈为何要弃笔从戎,那必然得回忆苏烈儿时的欢闹记忆了。

    长安城里每逢佳节都会有大型集会,大唐欢迎异域商人在庆典中进入帝都前来贸易。一来为了增强大唐与别国的商业往来,二来则是为了展现大唐的繁荣。

    儿时的苏烈小公子则非常愿意参加这种集会。倘若在课业之余,逢会必至。比如说这一次苏烈赴会,作为世家公子,身后必定跟着若干家仆。苏烈身影纤弱,却不愿坐马车,骑着一匹黑马,在长安城宽阔的街上奔驰。身后的侍从护卫一路奔跑追赶。

    他们不知为何纤弱的苏烈却有一身精湛的马术。

    “苏烈公子,您慢一点!”侍从已经大口喘气。

    “苏烈公子,这里人多拥挤,请您务必小心。”侍从的心一直跟随马上的苏烈颠簸。

    苏烈一身浅青袍衫,骑着一匹黑马,在人群中穿梭,怎一个肆意少年。

    穿过人群,侍从被甩下个七七八八。穿过集市的大门,这里更是摩肩接踵,水泄不通。苏烈只得将马扔给随从,只身钻入人流。

    苏烈手握折扇被推挤着,终于到了一个帐篷旁。这家西域的铺子前驻足了无数行人。铺子上更是摆满了稀罕物什。

    苏烈听着西域商人生硬的大唐语言,听着他们讲述惊心动魄又引人入胜的旅途故事,叮当的驼铃、令人窒息的沙尘暴,一切的一切都引起了苏烈对于西域的无限向往。东行之路并不太平,劫匪盗贼横行。倘若有一个安定的贸易通道,一定可以看到更多的西域珍宝吧,苏烈小小的心中对神秘的边境更加好奇。

    苏烈在摊前将商品挨个仔细翻看,不知不觉夕阳西斜。在碧眼商人的催促下,苏烈挑选了几件精致的物什付钱离开。

    商人们匆忙收拾摊位离开帝都,长安城为他们异域商人开放的时间不到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