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望着众人离开的背影,朱勉不禁叹了一口,今日的表现,他对于自己的评价,只能用一个成语来说:马马虎虎。事实上,朱勉心中感到一丝情形,庆幸并没有出现像徐氏口中说的那样混乱朝堂,事情也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对于这一点,朱勉实际上也做了一些准备,他还有雷霆手段没有使出来。不然的话,朱勉对高虬和高参的处罚,就不会那么轻了!

    下了朝之后,朱勉当即去了慈宁宫,将今日的早朝过程描述了一番,得到了些许肯定后,便是回到了自己宫中。这也让他松了一口气,看样子徐氏对于他今日的一些举措,并没有什么不满,而至于昨日晚间的威胁,也是只字不提。

    徐氏越这么淡然,朱勉心中就越没谱,他的担忧依旧存在,徐氏或者说是它背后的徐家,会不会来一场宫变?自从定王朱洵被惩处后,朱勉对于这种事情越发的警惕起来。事实上,这已经是在潜在的威胁着他的皇位安全,乃至于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尽管现在的朝堂上,几乎没有徐家的身影,但朝堂之上,几乎一半的官员,都出自于徐家门下。换句话说,徐国公的门生故旧,几近满天下!

    当然,朱勉也是明白,发生宫变这种事情是有个底线的,只要自己不触碰到徐氏或者说是徐家的底线,自己也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相反,还能够安安稳稳的做个庸碌皇帝,平平凡凡的度过这草率的一生。

    这自然不是朱勉想要的!

    时间如流水,朝堂上的局势出现了一些诡异的氛围,高参在磨蹭了一段时间,方才住进瑞华宫,而此时大明国的天气也逐渐转凉,科举秋试的第三场也已经结束,这一天正是九月二十五日。

    “走,小全子、世宁,陪同朕一道去蓟州大牢看看这个杜元甲怎么样了?”

    朱勉不曾忘却那个在酒馆撒酒疯的杜元甲,这一天正好秋试结束,他要去看一看,在牢房之中做完三场考试的杜元甲,会得到一个怎样的成绩。

    蓟州大牢里,昏暗的光线下,一个个牢房中,躺着许多半死不活的罪人。此时,见到狱卒前来,这些罪人像是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一样,猛地从地上起来,抓着牢房大门,用力嘶吼着:“大人,小的冤枉啊!”

    但不管这些罪人怎么嘶吼,身着官服的狱卒,只当是没有听见,提着钥匙,自顾自的沿着牢房大道往前走去。

    “杜学子,恭喜您,您可以出狱了!上头有人要召见您!”

    狱卒来到最后一件牢房,打开牢门,望着端坐在稻草床铺上的杜元甲,一脸的恭敬。

    整座大牢里,唯有这一处牢房,最为安静。

    此时,光线透过这座牢房唯一的窗户,照射到了杜元甲的脸庞,杜元甲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道:“这《大明律》读的我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