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说起六波罗一家的贵胄公子来,无论什么样的名门望族,都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入道相国的内兄,平大纳言时忠卿,曾说过这样的话:“不是出自平氏家门的人,皆属贱类。”因此,世间的人都想找点什么因由,与平氏一门扯上关系。不仅如此,甚至连衣领怎么折,乌帽子怎么叠,只要说是六波罗的样式,天下的人便纷纷效仿。

    无论怎样的贤王圣主,以及怎样的治国良相,都免不了会有些无聊的人聚在某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传一些流言蜚语,这本是世间常有的事。唯独在入道相国全盛时期,却并没有说平氏闲话的。这是因为入道相国有独到的安排。他选出了三百个十四、五、六岁的少年,一律留着齐耳短发,穿一身红色的直裰,让他们在京都各处行走探查,遇见有说平氏坏话的人,马上通知同伙,闯进他的家中,没收其资财家具,并将那人抓到六波罗府中去。所以一般平民即使眼里看见,心里不满,也没有敢说出来的。不只是街头行人,就连路上通行的马和车,一见六波罗的秃童都远远避开。真可谓‘出入禁门不问姓名,京师长吏为之侧目’了。”

    入道相国指的便是太政大臣平清盛,因其出家所以又被称为入道相国,是一个享有盛名之人,而最后那一句的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乃是形容杨贵妃一门的滔天权势,出自陈鸿的《长恨歌传》丝毫不逊色于杜甫《丽人行》中的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作为以武士之身掌握政权的平家栋梁,开创六波罗政权的武家鼻祖,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形象。

    而这一段也是《平家物语》中相当有名的一个故事,平清盛成为太政大臣掌握政权之后连带整个平家都兴旺发达起来,除平氏为非人之说提出,除平家之人外政坛上似乎再也没有别家的人,可谓权倾朝野。

    至于平清盛是否熟读中国历史这就不为人所知,不过他的行动却是和中国某个暴君前辈如出一辙,那位前辈正是西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厉王。

    周厉王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为了让老百姓不在民间骂他,便派克许多士兵扮成百姓将街上说到坏话的人一律扔进大牢问罪。

    平清盛搞出来的秃童特务组织也是大同小异,凡是在民间说平清盛和平家人坏话的,那么不好意思,给我进大牢去。

    不论是公卿贵胄还是庶民百姓,皆一视同仁,只要你在大街上或者自家院里凡说入道大人或者平氏一人任何一句坏话,皆会被秃童少年给抓着带走,表示要把你上交给入道相国家。

    因为秃童特务组织在平清盛的英明领导下,以“非平氏者非人”的理论指导下,绝不搞领导干部特殊化,上至摄关家族下至平民百姓,平安京之人无一人敢说平氏坏话。

    京都的言论得到了有效控制,不过以后世的目光来看这是治标不治本之法,大禹治水尚且知道堵不如疏,平清盛威福自专的行为为昔日平家政权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原田梨红静静听着对面之人讲述着《平家物语》,作为身居东京都知事高位之人不论是对于政治还是经济皆有一番见识,作为也是熟读《平家物语》之人自然对其有着独到的见解,根本用不着他人解读,不过为了表示对人的尊重还是在茶室里静静安坐。

    “有纪君说的真好,平家政权之失在于骄纵,骄傲的平家政权不能长久,最终只能让位给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