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姜樾南下的事情尘埃落定,因着正月里事忙,便定在了月底的时候。

    姜家二小姐出远门,此事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算小的。京中无人不知姜家最最疼宠着的二小姐,打小便是在黄氏眼皮子底下长大的,这突然有一日说要去南边一段时间,不由引起众人纷纷的猜测。

    姜府没有多作解释,只对外道:

    “姜府去岁里灾祸格外多些,大房二房连着失了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府上的小姐也病了不短时间。正月里了智大师恰好经过,说二小姐与佛门格外有缘,希望可以带她去灵寂寺清修一段时间,也好为姜府上上下下祈福免灾。”

    胡乱猜测者甚多,可“了智和尚”的称号一出,众人的心便偏向了姜府这边。

    了智大师是大愚和尚的入室弟子,等闲连见都见不着的。如今正好她姜樾生病,了智大师就在京城里了,又说二小姐同佛门有缘,想来是错不了的。

    只是姜家姑娘若是去灵寂寺一趟,单是来来回回就要折腾大半年的时间,这亲事可不就耽搁了?

    原本想着同姜家结亲的人家,一个个可都坐不住了,纷纷找了各种借口邀黄氏出门。大多邀约黄氏以身体不适为由婉拒了,可偏偏有一些,是不好推拒的。

    “夫人,长公主府上来人了,递了个请柬……”

    黄氏正在房中细细嘱咐着跟随姜樾南下的随从,直把衣裳首饰、日常饮食,还有出入居所等事无巨细地叮嘱着,却被丫头打断了。

    她一听是长公主府上,只轻轻皱了一下眉头,却没有像往日一样直接让丫鬟把人打发了:

    “什么请柬?拿来我瞧瞧。”

    黄氏接过铺着金粉的请柬,只见上面写了三日后长公主寿辰,在王家设宴,邀京中众位贵妇人前去,望姜夫人赏光携女赴宴。

    她叹了一口气,问向那丫鬟:“送请柬的人回去了么?”

    “回夫人,还未走呢……奴婢想着,夫人大约是要决定一番,才能回了她……”

    黄氏早就吩咐了家里的丫鬟,寻常邀约不必来回她,只一律打发了便是。可因着姜立同鸣纱的婚事已定,姜家也算是同皇家有姻亲关系的了,对于长公主的寿宴,黄氏便不好不去了。

    她略略想了想,只道:“去让那丫头回了长公主,就说多谢长公主厚爱,我三日后必带着樾儿登门贺寿。”

    等丫头下去了,黄氏这才又坐回了桌边,开始有些烦闷地喝起了茶。

    “夫人这是怎么了?”一旁的丫头还等着黄氏继续吩咐,却听不见她说话了,不由笑着问。

    黄氏也没了心情一一嘱咐她们如何安排好姜樾外出时的一应适宜,只揉着眉心道:“罢了罢了,你们先退下吧,有什么事情明日再吩咐也不迟。”

    待房中闲杂人都散了干净,黄氏的贴身丫鬟才笑着问道:“长公主邀夫人去寿宴,不是好事么?怎的瞧着夫人不是很高兴的模样……”

    黄氏看了她一眼,开口道:“往日里你可见过长公主同咱们有什么来往?王家的家主虽同我们老爷走得近些,却也是朝堂上的关系,在咱们后宅,这样的邀约可是头一遭呢!”

    说起长公主,也是大楚颇为有名的一个女子。她原是先帝最宠爱的长女、当今皇帝的姐姐,从小也是骑射功夫、诗书朝政,样样不输男儿的,在先帝口中,对皇子皇女们的十句赞赏,必有九句是落在她身上的。

    只是因着并非嫡出,又是女儿身,即便是先帝再宠爱着,等到了新皇继位之际,她的身份也会变得尴尬起来。

    长公主生来聪慧,便趁着先帝还在的时候,给自己挑了王家这一门不高不低的亲事。先帝心中觉着委屈了她,便赐给王家世袭的爵位,也算是给了皇家一个面子,好让长公主风风光光地出嫁。

    如今她嫁到王家已有三十余载,原本在京中丝毫不显的王家,也在她的手下慢慢势起,在朝堂之上的言语也重要了许多。

    丫鬟忙笑着道:“夫人不是一直说,长公主向来高贵冷淡,难以讨好?咱们不肯去巴着,可如今人家来请,夫人还不高兴?”

    黄氏眉头一皱,嘴上不由嗔道:“你这丫头!跟着我这么久了,看来只长了年岁,怎么连一点心眼都不肯长?她请咱们是为了什么,你好好想想!”

    跟着黄氏的丫头自然都不是蠢笨的,方才她也是光顾着高兴,没细想。如今黄氏这么一提点,那丫头登时便反应过来了:“不能吧……?长公主想把咱们小姐聘到王家去?”

    从前姜文虽是朝中重臣,姜家也是百年来的书香清贵门第,可一贯自诩身份高贵的长公主未必瞧得上。可如今姜家嫡长子和大楚嫡出公主的亲事定下了,姜家也算同皇室嫡系有了姻亲,这下就连姜樾的身份也水涨船高,无形中加了一层皇室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