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卜同峰武林会当天,卢孟瞻早早来到了我家府上,与我一同前往京都西门外二十里的“卜同峰”。

    一路上我若有所思,卢孟瞻道:“兄弟是挂念古齐、贺尊五位剑侠客吧。”

    我点头道:“正是如此,本来圣上册封之后,我打算启程追随,我弟陈墨说圣上下旨让我行走江湖两年,之后进宫面圣,这两年中只有这一次‘卜同峰’武林会,是与皇上两年之约的起点,不可不去。”

    卢孟瞻点头道:“看来平东将军府文有陈墨、武有陈诩,将来府邸增辉不可限量。你弟弟的建议甚是中肯。只不过今日‘卜同峰’武林会不同往日,只怕会生出事端。”

    我看卢孟瞻神情严肃,不似平日那般轻松自如,只听他说道:“你仔细想想武林十脉‘振东有八派、坐北十三庄、平西十一帮、定南富四家,京都多义士,边塞有豪杰,三寺五道观,游侠多仗义,异术善奇巧’。如今古齐、贺尊两位是武林‘东、西’两脉的盟主,朱雷、窦玉、赵路是振东八派之一‘三侠府’的‘有名侠客’,加上之前‘游侠’一脉的十位剑侠客都已在‘北山书生府’,武林正统十脉已去其三。武林‘坐北十三庄’自身内忧外患;‘定南富四家’专于商贾;边塞一脉路途遥远;异术一脉困于武林规矩,可见这次武林会实力减半,恐要生祸乱。”

    他长叹一声又说道:“你还记得那日我告诉你,我那十二门绝技只显露了三门,这最后一门是‘紫金球’,要是全部显露于外人之时,我就得金盆洗手了。我看今天武林会的情形,若生事端必是要露一手绝技才能确保周全。”

    我看卢孟瞻说得头头是道,一时也插不上话,等他说痛快了,便说道:“孟瞻兄,那天进宫之事我还未曾和你说起过。”

    不等我说完,卢孟瞻又开始说道:“你是想说皇上的那本‘剑山阁’《英雄谱》?其实很简单,普天之下能拿出一千五百两黄金买一本册的,也就是皇城之内了,圣上想知道江湖事,无非是图个乐趣。我是百人执剑卫中的一个,受命守护京都,又是武林‘京都’一脉,所以向江湖中的旁门左道办买卖的差事,自然由我去办。不过这本《英雄谱》除了你我之外,只有皇上和南平王李矩看过,其他人恐怕要等‘卜同峰’武林会之后才能从‘剑山阁’弄到了。因为天下十一州,也就是当今圣上才会为了早看二十日,多花这一千五百两黄金。”

    我点头道:“其实,我正想说另一件事,就是南平王李矩。我一想起他,就有些心神不宁?”

    “武痴王爷?”

    我说道:“恩,他和皇上是孪生兄弟,武功实在是格外的怪异。”

    卢孟瞻道:“南平王是武痴,但师承很少有人知道,圣上许他二品执剑卫,皇城内携兵刃行走,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牵制,这个王爷平时是不许离开京都的,离开京都必然是得到恩准的。你之所以心神不宁是因为他和圣上既是君臣的权力关系,又是血缘手足,更巧的还是孪生兄弟,长得相像有时候确实会让人感到一丝不安,这种错综复杂的情感其实在皇室不算什么,总是可以平衡的,所以还是别多想了。”

    我没再多说什么,此时各路英雄都在往卜同峰上赶,人也越聚越多,突然三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正是那日与古齐相识之处——东山镖局的当家“翻山赶海皆有路”孔容和他的两个弟子李骥、梁宏,孔容是有名侠客,师父更是武林“三寺”一脉的老剑客“八臂罗汉金刚僧”慧照大师,我师父在那本《泰元名侠录》中给这二人的评价都是“真才实学”。

    孔容见到我立刻开心不已,带着弟子上前与我相见,卢孟瞻夺得武状元参加“卜同峰”武林会的时候,与孔容是有一面之缘,但未曾深交,我居中引荐,大家边聊边一同上山。

    随着同行上山的人越来越多,与卢孟瞻认识之人多了起来,武林意气风发,卢孟瞻与众人一一攀谈,而我毕竟刚刚出世于江湖,所识之人本就不多,五位剑侠客还远赴北山书生府,所以只跟着孔容往“卜同峰”上走。

    转过一道山路,突然旌旗招展,有黑木案上铺红绸大布为签到台,“卜同峰”正中更有漆木围栏,中间二十几丈宽的青石地台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或站立、或坐在草团上攀谈甚欢,不远处还有酒棚食厮炊烟袅袅,正准备僧道俗餐食。

    这便是到了“卜同峰”正地了,只见一个身材魁梧、气势不凡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上前来说道:“这位一定是‘翻山赶海皆有路’孔老侠客了,好久不见。”

    孔容立刻还礼道:“阁下是‘不动庄’庄主‘斗转繁星化为已’高侠客。”

    听到此处,我心中一惊,此人就是“坐北十三庄”“不动庄”庄主高剑年,他来“卜同峰”参加武林会,不知道“坐北十三庄”这一脉的盟主李元一是否也到了。我那五位老哥哥为了“坐北十三庄”的事北上,现在也不知道境况如何,想到此处,我便心生不满,刚刚那“气势不凡”的感觉,也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只听孔容说道:“高侠客身负武功绝学,您这七层‘惺惜神功’怕是已经练到最后一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