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起来吧,文武。”长孙皇后穿的是一件略显宽松的宫裙,显得光彩照人,“你来找本宫可是有什么军国大事要相商吗?”

    看着长孙皇后,李文武突然想起一件事:历史上的高宗李治好像差不多也该在娘胎里了。

    “儿臣主要是来探望母后,并且恭贺母后的。”

    “呸,油嘴滑舌的。”

    长孙皇后啐了一口:“有什么话,就赶紧说。本宫没那个时间和你饶舌。”

    “嘿嘿,母后英明,一眼就戳穿了儿臣的诡计。儿臣只是想要问问母后,父皇他有没有对您说,儿臣该做到何种程度呢?”

    “这个啊,本宫倒是没听陛下提起过,陛下只是说,让秦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要有什么顾忌。”

    李文武暗中点头,既然李世民这么说,那就好办了。

    有了尚方宝剑,约束也就少了许多。

    “母后,儿臣有一个想法,想请舅公相助。”

    “哦?舅父他能帮得上你什么忙?”

    “儿臣想请舅公帮着修一本书。”

    “什么书?”

    “氏族志!”

    “准了。秦王,你是监国,不必事事都来询问本宫的。你这样做,这监国到底是你还是本宫?你难道不怕辜负了陛下对你的期待吗?”

    “嘿嘿,儿臣就是为了不辜负父皇的期待,才要这样做啊。舅公虽有过,可也在蜀地一年多,是时候该回来了。父皇他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不过儿臣不用考虑这么多。”

    “哎,你这孩子,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这么多鬼心眼。去吧,做错了也有本宫,有陛下为你担着。”

    “喏。”

    高士廉在成都,而侯君集在广西,李文武吩咐用八百里加急将征召令送到他们的手上,结果二人几乎是同时抵达的长安。

    “罪臣侯君集,见过秦王殿下。”

    按理说侯君集是李文武的长辈,虽然他现在是监国,可侯君集也不必行此大礼,可他现在几乎整个人都趴在了地上。

    “潞国公不要如此,请起。”

    “殿下面前,罪臣不敢起身。”

    “候将军,本王既然召你入朝,就代表着以前的事情不会再计较。难道本王的话你信不过吗?”

    “不敢,不敢。”

    侯君集这才站起,垂首而立,态度十分的恭敬,和以前那种嚣张跋扈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侯叔叔,数年不见,你过的如何?”

    “不敢当殿下如此称呼,罪臣在钦州每时每刻都在反思自己的错误。”

    “哦?那你觉得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呢?”

    “罪臣犯下最大的错,就是得罪了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