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毕竟老百姓也不可能真的跑到金銮殿上,去分辨祥瑞的真假。

    听了长孙无垢的话,李世民神色一动,显然是已经动心了。

    虽然他身为秦王,天策上将,加尚书令,可是在父亲李渊那里,却并没有什么优势。

    俗话说得好,干的好的,不如说的好的。

    大哥李建成自从晋阳起事一来,几乎都是坐镇后方,这样一来的话,和朝中的文官还有后宫嫔妃的关系可是绝对的不一般。

    马上得天下,可也不能还在马上治天下——自从大唐建立以来,文武官员在朝中就几乎已经分为了两派。

    文官大多支持太子李建成,而武官则支持的是秦王李世民。

    乍一看旗鼓相当,可是李建成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是太子,占着大义。

    太子为储君,可以动用皇帝李渊的半副仪仗,对于其他人来说,就是君——而这其他人里面,自然也包括了李世民在内。

    就是因为这个优势,李建成对李世民那简直就是吴之亦之凡和郑之爽撕逼——针锋相对。

    但凡是李世民要做,李建成就一定要反对,哪怕知道李世民所做的是对大唐皇朝有利的事情,也是如此。

    再加上李世民和后宫嫔妃并不交好,甚至因为战利品的事情还有宿怨,以致于李渊这个软耳朵听的枕边风绝大部分是对他不利的。

    这两样加在一起,就造成了李世民现在的不利局面——要不是朝廷还要靠着他和天策府的那群武夫平定天下,可能早就被夺了兵权,弄一个闲职养老。

    然后和全家洗干净脖子等着李建成登基后和他算总账了。

    长孙无垢说完了,也没有催促李世民,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因为她相信,自己的丈夫会做出最正确的判断的。

    李世民考虑了半天,觉得这篇三字经“可以”是自己所做。

    “那好,就这么办了!观音婢,你吩咐人为我更衣,我这就入宫,将这三字经献与父皇!”

    可惜啊,天策府只是军事指挥机构,还不能自己做主将这三字经刊发,只能借着父皇的手,令其传遍天下了。

    “对了,将文武那孩子也喊来,随我一同入宫。”

    “可是王爷,只有半篇啊。”

    “这……”

    长孙无垢想了想:“王爷,要不您再喝醉一回?”

    …………

    李世民对着李文武怒目而视。

    因为要将三字经献与父亲李渊,所以他要带着李文武一起去面圣,还可以顺便为这个长子要一个郡王的爵位。

    要知道李承乾才一岁的时候就已经被封为恒山王,四岁的时候徙封中山王;而李泰则更不得了,才一出生就是宜都郡王,第二年就晋卫王,还加上柱国。

    和他们比起来,李文武这简直就是不值一提,马上就要十五岁了,连个县男都没有,简直是可怜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