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他们上山时,没有像下山的时候快,那是救命的关口,所以大家心切,连走带跑下山。现在是抬着死人上山,感觉到肩上的绳索勒得格外紧,两个壮汉走走歇歇,有时候,望进财还替换一下他俩。在山路上,他们把两手提袋的包子吃下去了。

    当他们来到望家山下,有一条分岔的小道,就是向杨凤姑娘家的小道。两个壮汉停下来,问道:“往哪里走呢?”

    “直接到杨家冲。”杨凤姑说,她接过望进财的挑担,一手抱着望山松,对望进财说,“你先到家里去,杨二走不了路,就让杨二看守家门,照顾望明月。你把望山竹带着,顺便把家里的腊肉取几块带上,我们到杨家冲会合。”她大哥是在望家山为望家的事情掉到陷阱里死亡,她不好向父母交代,只能从物质上给娘家有所补偿,不然她心里难安。

    望进财看到妻子怀中还抱着大儿子望山松,再把一挑担东西加给她,难以承受。他依然挑着置办给杨大的寿衣、烧纸的担子,对妻子说:“你若先到杨家冲,先给爹妈赔罪,我随后就到。”

    “知道了。正是这样,我才跟着一路过去。”杨凤姑说,“给死人的东西,你千万不要把东西全都拿到屋子里去。”

    “知道了”。望进财答道,他又回头对着两个壮年的汉子说道,“多谢了两位老哥子,让你俩一路辛苦。来日方长,一定报答。”他挑着担子大步流星地向望家山走去。只听到身后两位壮年汉子一声喊:“起肩啊。”他们向杨家冲的山间小道走去。

    东方已出红色的光芒,半个月亮还挂在望家山的天空上。林中的薄雾渐渐散去,望进财一看到那站立在山峦上的那棵大枫树,各种鸟儿在鸣叫。一夜无眠的杨二早已拄着拐杖在枫树底下,向山下辽望。他迫切想知道大哥的伤情如何,是否能够撑过人生的这个坎。杨大只大他两岁,在人生的路上走过来二十多年,将近三十岁的人还未说上一门亲,讨上一个女人在家生活。兄弟俩一起跟着父母生活,同吃同睡同劳动。就是平日里略有争吵,也是一些活计忙昏了头,一脾气。但是,一会过去,兄弟还是兄弟,不计前嫌,该吃饭还是吃饭,该一起劳动还是一起劳作。现如今一个轻伤,一个生死不明。杨二心里不停当,一夜出出进进不知道开了多少次大门,也不知道多少次来到大枫树下,看着山间林**上是否有火把照上来。

    在薄雾缭绕的林间小道,杨二看到一个人影时隐时现,他用拐杖拄着地面,沙哑着嗓子大声喊道:“是哪个上来了呀?你是谁呀?”

    望进财听到了二舅倌的声音,他大声答道:“是我啊,杨二!”

    杨二这才看见望进财从羊肠小道上走来,还挑着两担东西。他急忙问:“大哥怎么样?大姐在照料他吗?”

    望进财抢步来到大枫树下,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可怜的大舅倌,没了。”

    “人呢?”杨二焦急地问,“人呢?”

    “抬到了杨家冲。”望进财这才止住了哭声,他忽然明白眼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不能这样子哭叫,耽误紧急的事情。他急忙爬起身来,把两包东西丢在枫树底下,奔向厨房的火塘里,从房梁上取下四块风干的腊肉,丢在场地上。然后他向屋子里吼叫道:“望山竹,快起来,我们到舅舅家去。”

    杨二在枫树底下,用拐杖把那两包东西挑开一看,一包是火纸,一包是死人用的寿衣,他这才相信望进财所说的话。他两眼淌下泪水,喃喃自语道:“怎么会是这样呢?好好一个大活人说没就没了。”他拄着拐杖,撵到屋场前面,看到望进财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他好像在梦中一样,不相信大哥杨大就这么离他而去。

    “你能行么?”望进财看到杨二满脸泪水,又看到他拄拐杖的样子,说,“你走不得路,就在我这儿歇着,顺便看着望明月。就不回去了吧?!”他将四块腊肉做挑子的一头,另外两个包裹做挑子的另外一头。

    “我回去。”杨二在地上使劲拄一下拐杖,斩钉截铁地说,“我要回去,一定要回去,送大哥最后一程。”他一步一拐地拴着拐杖向杨家冲方向的山间小路而去。

    “你慢点啊。”望进财用一根扁担把四块腊肉做一头,另外两个寿衣、火纸包裹合在一起,做一挑。他把包谷叶放几抱到羊圈里,让最后一只羊自己吃食。他又将包谷舀一大盆子放在猪圈里,让小黑猪自己吃食,这是三天的食料。

    “爹啊,这是到舅舅家去吗?”望山竹站在大门前,双手揉着眼屎,问道,“二舅怎么在前面走了呢?”他跑出来站在猪栏旁撒尿,冲着杨二的背影喊道,“二舅,你等等我。”

    “你就跟着二舅吧,别急,慢点去,有个照应。”望进财边关上猪栏的门,边走过来拍拍望山竹的小脑袋,说,“我抱着你弟弟望明月,挑着担走路,不能照顾你,遇到上坡下坎,注意脚下打滑。一定要跟着舅舅,有过不了的坎,要给舅舅当拐杖,让二舅撑着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