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杭城,永远是热闹的。

    德芸社一行人的离开,只不过其中一场热闹结束罢了。

    但毫无疑问,唐云风这个名字,在杭城已经留下了一道印迹。

    2006年的6月份,在《超女》和《彩铃》的夹缝中,狠狠地划下了一道。

    而他代表的是,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久无动静的传统艺术……相声。

    艺人,有时跟蒲公英,或是行走僧,并没有太多的区别。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多少传统的技艺,都是靠这样传播开来的。

    当然,对于相声的传播,对于唐云风的传播,也不仅仅限于杭城。

    相声专场一结束,活动现场的图片、小视频,便开始流传到了网上。

    内容不多,但信息量着实不少。

    观众数量、现场氛围、演出曲目、活动影响……

    整个给人的感觉,完全火爆得半点不像相声演出。

    于是,相声门不少人震惊了。

    终于还是让这个小辈给办成了,而且还办得有声有色,简直比郭德刚的场子还热闹。

    这如何使得?

    很快,唐云风的风评,又变成了赞、毁参半。

    说人是非者,本是是非人。

    可悲,可笑!

    唐云风对此,并未理会。

    他从杭城回来,除了必须的相声、口技、大鼓功课外,剩余的所有时间都扎在了评书里。

    照目前的形式,巡演的第二场,筹划起来会更困难。

    即便他不清楚到时的困难是什么,但他知道,它一定存在。

    说到底,还是底气,或者说是名气不足。

    缺少一个足以支撑他,响名全国的平台。

    既然一时半会儿不得成行,又有王慧和李富贵在帮忙筹划,他便干脆不管了。

    几天过去,《明朝那些哏儿》终于改完了手上这部分。

    这便要正式开书了。

    中午,唐云风背着包,踏进德芸书馆。

    时间还早,馆内还未上座,不大不小的场子里,只有金爷在喝茶。

    这老头真是将评书,爱进了骨子里的存在。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对于这间书馆,他比郭德刚还上心。

    不过,也正源于此,所以他才更可爱。

    唐云风如此认为。

    “师爷辛苦,您吃了没?”他远远的打着招呼。

    “哟,小五一来啦,快过来喝茶。”

    金爷一抬头,见到有日子未见的唐云风,心里很高兴。

    他可是太清楚了,最近几天,日日多出来的听众,不少都是冲着这个小辈来的。

    即便还没有满座儿,他也已经很高兴了。

    唐云风走近,将包放下,人却未落座。

    “师爷,您午饭想吃点啥,我给您买去。”

    金爷一挥手:“嗨,一两米,半两肉,我饱着呢,坐坐坐。”

    “哎!”

    唐云风从包里拿出一踏稿子。

    “师爷,我这都整得差不多了,托您再给掌掌眼。”

    金爷看着眼前的东西,便知道唐云风下工夫了。

    先不说水平如何,至少这时间没有花。

    “成,我给你瞧瞧。”

    从兜里掏出一副老花镜,架在鼻梁上,开始看得认真。

    唐云风有些期待,但不敢出声打扰。

    不时,金爷将所有的手稿全部看完。

    “小五一呀,你有没有琢磨过,这本书最难一点是什么?”

    唐云风琢磨片刻:“您是指‘书胆’吗?”

    “啪!”

    “哈哈哈,不错,果然够机灵。”

    金爷一拍巴掌,笑得很开心。

    说书要有“书胆”写字要懂“字眼”。

    字眼,指的是一副书法作品中,最精彩、最亮眼的字。

    而书胆呢,则是指说书故事中的主角。

    单一主角,而且贯穿全文的,那是最好说的。

    可惜,《明朝那些哏儿》没有书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