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当“妖言惑众杨本满号”沐浴在炎炎烈日之下的时候,长安城这里却是寒风呼啸。

  进入到了十二月之后,贞观二十二年就算是进入到了尾声。

  这一年,大唐发生了许多事情。

  李宽成为监国太子,这对整个大唐的政治格局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影响事件。

  这这一年,朝廷出兵西域,不仅打败了大食人,还在西域设立了西域省。

  这成为大唐废道改省的第一步。

  在这一年,发动机开始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发挥出超强的威力。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已经慢慢的掌控了长安城的大权的李宽,准备开始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太子殿下,如今陛下跟长孙无忌他们都已经前往西洋,亲自跟着水师出征大食。

  算一算时间,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在跟大食人交锋了。

  哪怕是现在就从那边返程回来,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及时的收到长安城这边的消息。

  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对付长孙党的一个机会。”

  太子府中的书房里头,许敬宗正侃侃而谈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为李宽手中的重要谋臣,许敬宗这些年的日子过得很不错。

  不仅成为了教育部部长,还有望在李宽登基之后更进一步。

  所以对于很多事情,他比谁都积极。

  朝廷的很多位置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

  上面要是没有人倒下或者致仕,他是很难有机会上位的。

  这个时候,他自然要想办法把长孙党给拉下来。

  公私兼顾的事情,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做啊。

  “自从陛下南巡之后,太子殿下公布了不少新的施政方针,但是原本长孙党的官员对于这些方针总是阳奉阴违,并没有完全的贯彻下去。

  就比如人口调查这个事情,有些州县完全就是走了一个形式,提交上来的数据经不起特别的推敲。

  虽然具体的数字不见得会有特别大的出入,但是这种干活的敷衍太多,显然是别有用心的。

  还有在促进商业发展方面,有些人总觉得官府的人就是比商人高一等,没有一丁点的服务意识。

  甚至有些县衙里头还需要专门张贴‘不要随意辱骂殴打百姓’的宣传条,由此可见那些官员和胥吏是怎么对待百姓的。

  这种事情,单靠朝廷的旨意是没有办法完成的,需要有合适的人去执行才行。”

  上官仪也在一旁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吏部这边,虽然微臣已经作为吏部尚书在全权负责部内的事情。

  但是吏部之前都是长孙党的地盘,从上到下有很多人都是长孙党的人员。

  哪怕是有些人是相对中立,因为周围都是长孙党,也是被迫的跟着他们靠拢。

  这种情况,对于大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太子殿下监国以来,并没有出手对付过他们,所以他们现在比之前还要嚣张了。”

  褚遂良也趁着这个机会给长孙党的人上眼药。

  吏部这么重要的一个部门,自己居然还没有完成彻底的掌控。

  说出去都是有点丢人的。

  但是与其以后继续丢人,倒不如今天丢点面子,把里子拿到了再说。

  “由于我们的声势大涨,这段时间五姓七望的那帮世家人员,跟长孙党走的也比较近。

  看起来他们似乎有要联合起来的意思。”

  王玄武也难得的在旁边插了一句话。

  一般的情况下,李宽跟朝臣们商讨事情的时候,王玄武是一句话也不会说的。

  当然了。正常情况下,他说了也没有什么。

  “太子殿下对他们采取了怀柔的政策,这帮人就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毕竟太子殿下如果连长孙党的人都能轻易的放过去,那么五姓七望的人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对于太子殿下将来治理国家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微臣才提议要尽快的对长孙党人出手。

  趁着长孙无忌和陛下都不在长安城,应该没有几个敢跳出来跟太子殿下您作对的。”

  许敬宗这话算是说出了他自己的心声。

  讲真,他真的没有把那些到处作乱的人放在眼中。

  “大唐现在海外领土那么多,不管是澳洲还是美洲,都是流放烦人的好去处。

  把长孙党的人贬到这些地方,哪怕是几个月后长孙无忌回到了长安城。

  他要跟这些人重新取得联系,重新商讨下一步的行动,都是需要大费周章的。

  有那个时间,我们肯定都已经想到办法收拾他了。

  所以这一次的事情,我觉得真的很有必要去做。

  要不然那些勋贵世家,真的就要蠢蠢欲动了。”

  褚遂良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但凡是能够坐到他现在位置的人,如果是个善男信女,那早就被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

  “如今观狮山书院毕业的学员,有不少已经在胥吏这个位置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甚至有不少县丞、县令已经是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在担任了。

  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应该尽快的扩大这个比例。

  到时候整个关内道都处于太子殿下的控制之下,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再担心了。”

  许敬宗这话说的有点隐晦,不过大家都差不多听出来是什么意思了。

  在皇位面前,什么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变为可能的。

  哪怕是李宽这个太子的位置稳如泰山,下面的人也都是希望他把事情坐实了才是最好的。

  “西域省的废道改省已经开始了,进入贞观二十三年之后,关内道也开始展开。

  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等到明年下半年就在整个大唐展开。

  我们要乘着朝廷的威望正高的时候,把这些改革给落实下去,否者就会影响后面的执行效果。”

  看到属下们都那么支持跟人斗,李宽自然不会反对。

  不过怎么拿长孙党的人开刀,这个事情却是有讲究的。

  总不能莫名其妙的就把人拿下了吧?

  哪怕你是皇帝,也会有御史站出来表达疑问和不满的。

  “要让朝廷的各项改革措施能够执行下去,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吏治。

  只有每一层级的官员对这个事情都有着充分的认识,并且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让大家都向改革靠拢,才有可能最终成功。”

  褚遂良这话,倒也不算是夸张。

  毕竟不管是什么事情,最终都是需要人去执行的。

  如果下面的人都阳奉阴违,那么就变成政令不出长安城,甚至政令不出颐和园,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些年,大唐涌现了很多新的人才。

  但是因为老一辈的人员还没有完全推出权利中心,不管是在朝廷层面,还是在州县层面,都出现了一些老人长期占据位置。

  而新人却是长期得不到提拔的场面。

  微臣觉得朝廷可以设立一个规矩,比如州县下面的各个县令,如果到了五十岁都还是七品及其以下的官员,那么就必须强制性的致仕。

  把他们的位置让给更加年轻的人。

  而到了州县这一层,如果五十五岁都还是六品及以下官员,那么也强制性的致仕。

  同样的,四品一下的官员,六十岁必须强制性的致仕。

  而四品以上的官员,也不能干到老,顶多就是到七十岁,不管身体是否健康,都必须致仕。

  这么一来,下面的各级官员都有了明确的盼头,做事的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

  这也避免了很多尸位素餐的人员,长期占据着位置不干活。”

  许敬宗突然抛出这个提议出来,倒是很出乎大家的意外。

  毕竟,对于在场的人来说,他们都是现在这个体制的得益者。

  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他们可以一直身居高位,直到去世。

  但是按照许敬宗现在的提议执行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在观狮山书院医学院的努力下,在朝廷赋税的有力支持下。

  大唐各地的医馆修建的越来越多,基本上每个州县都有自己的医馆。

  医学院的教谕和学员也开发出来了许多新的药材、药方,大大的提高了百姓们的寿命。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实行一个年龄限制措施的话,确实会导致各个层级的官员没有活力。

  太子殿下,微臣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值得实施。”

  马周基本上没有怎么犹豫,也表示了对许敬宗的这个提议的支持。

  他们都是有见识的人,之前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块。

  或者是想到了之后没有那么大胆的提出来。

  但是现在许敬宗把这层纸给捅破了,情况自然就不一样了。

  很快的,其他人也都纷纷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示了支持。

  就连萧瑀也说道:“太子殿下,老臣完全支持这个提议。

  为了让大家充分的感受到这个提议的严肃性,老臣提议先从我这个位置开始实施。

  我很早就想在家含饴弄孙了,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还能会朝廷树立一个榜样。”

  “爱卿说笑了,刚刚这个提议虽然对于大唐的改革来说很有好处,但是也有点太过生硬。

  我们必须考虑到现在局面背后的特殊性,考虑到现在朝中各位老臣的特殊贡献。

  为了更好的发挥诸位爱卿的才能,我准备新增一个顾问委员会,所有二品以上到了年龄的大臣,全部进入到顾问委员会。

  这个顾问委员会,只向我负责,可以对朝中任何事情提出意见。”

  李宽这话一出,大家立马眼前一亮。

  这个方法好啊。

  既很好的解决了改革的问题,又把历史遗留问题给搞定了。

  过个十年八年,顾问委员会里头的诸位大臣慢慢去世之后,这个机构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到时候许敬宗提出来的改革方案,自然可以很顺利的进行下去。

  “太子殿下才思敏捷,老臣佩服,老臣没有任何意见!”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很快的,大家都表示了同意。

  这个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李宽掌权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改革。

  ……

  渭水书院里头,长孙冲和郑海站在一处亭子里头,一边俯瞰着整个书院的景色,一边交流着一些看法。

  “郑兄,听说这段时间观狮山书院直接抽调了上千学院,要进入到西域省的各级机构里头实习。

  与此同时,原本在十八部里头的观狮山书院毕业的学员,也有不少被抽调前往西域省。

  要是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以后西域省的事情,我们就说不上话了。

  这样就相当于丝绸之路这个商路,完全被观狮山书院掌握了。

  这个情况,显然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的。”

  长孙冲发现自己阿耶不在,很多事情都在变化。

  自己一时半刻还找不到很好的应对方法,这让他非常的着急。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太子殿下的废道改省工作先从西域省开始,然后一个一个推广开来,让观狮山书院的人一个省份一个省份的掌控。

  到时候还真就没有我们什么事情了。

  对于这个变化,我觉得不仅我们两家需要担忧,其他人也是一样有这个担忧。

  自从陛下登基以来,一直都在打压世家大族的影响力。

  之前主要是针对五姓七望,但是现在看来,所有的勋贵世家,其实都是在打压的范围之中。

  就连你们长孙家也是不例外的。

  甚至可以说对长孙家的打压,还在五姓七望之上。”

  郑海看了一眼长孙冲,很是坦诚的把这心里话给说了出来。

  大家认识那么久,对彼此的情况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个时候,没有必要遮遮掩掩。

  “太子殿下一直都希望中央集权,希望所有的权利都收归到朝廷手中,完全就没有那种与世家共同治理天下的理念。

  他一味地信任那些泥腿子,但是这些泥腿子现在看起来很是听话。

  可是一旦他们掌握了权利,难道就会一直都听话吗?

  难道观狮山书院毕业的学员,就真的不会贪腐,不会欺压百姓吗?

  我是绝对不相信这一点的。”

  长孙冲很是气愤的说道。

  以前李世民在长安城的时候,朝廷打压的世家大族,主要是五姓七望和一些各道豪族。

  长孙家绝对是不在其中的。

  但是这两年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

  李世民把权利慢慢的交接给了李宽,这时候不需要李宽说什么,都有一帮人主动的跳出来打压长孙家。

  这让长孙冲非常的不爽。

  “长孙兄,我们都知道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这个事情我们说了不算。

  太子党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嚣张了,根本就不把之前朝中的大臣放在眼中。

  并且他们现在在不断的谋取十八部的各个职位,假以时日,我们就算是想要反抗,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荥阳郑氏虽然不想冲出来当出头鸟,但是内心要是一点都不焦急,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像是他们这些世家大族,享受了数百年高人一等的福利,如今慢慢的被虚弱之后,自然是很难忍受的。

  虽然荥阳郑氏这些年的财富还在不断增加,但是家族中的子弟却是普遍都感到日正过的没有以前幸福了。

  有道是幸福是对比出来的。

  以前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都非常的差,荥阳郑氏的优越感就非常的强大。

  但是现在大唐百姓整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物资也丰富了很多。

  像是吃饱穿暖这个问题,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已经不是大问题了。

  虽然在这个背景下,荥阳郑氏的生活水平自然也有了更大的提高。

  但是跟普通百姓之间的差距却是在缩小。

  这种情况下,大家的幸福感自然是在下降了。

  “之前于志宁在暗地里联络各个世家,后面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也算是初步的构筑了一个大家沟通的渠道。

  郑兄,我觉得这个渠道可以继续利用起来。

  现在我们两家都有这个,那么其他家想必也是差不多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家都还不联合起来,那么以后我们在大唐的存在感就越来越低了。”

  长孙家以前都在站在旁边看李治在折腾,并没有在背后出什么力气。

  但是现在李治的太子之位早就被废掉了,人都去到美洲了。

  这个时候,长孙家如果再不行动,那么长孙党的威力可能就要大幅度的下降了。

  不客气的说,这个时候的长孙家,面临的压力是比五姓七望还要大的。

  要不然的话,他今天也不会主动的跟郑海提出这个问题。

  像是这种事情,肯定是要大家私下里先沟通一下,然后才会有一些比较正式的聚会商讨对策。

  这就像是后世的很多事情,大会上往往都是走流程,内容在事前都是沟通好的。

  要不然这个会议的效率就实在是太低了。

  “长孙兄你说的没有错,我也觉得这个事情很有必要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一下。

  朝廷废道改省的提议,我们不见得能够挡得住,但是怎么在这个改革过程之中,保持我们的影响力,这就需要大家有一定的配合默契了。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几家之前再争来争去,那么就算是在帮太子党在巩固政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