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天李祥宝喝的酩酊大醉,回去的路上,常贵牵着马,马上趴着烂醉如泥的李祥宝。他看着脚下的路,模糊间忽然想起前世那个车水马龙,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了。

    还有那快要退休的父母,如今自己已来到大明十七年,那边的父母亲人也不知道怎样了。

    叹了口气,李祥宝沉沉睡去。

    来到大明以来,以往十七年他漂泊在海上,历史因他的出现改变了多少他不清楚,但是他知道,李旦原本应当是天启五年死,但今年是天启四年,李旦的势力提前一年落到了郑芝龙手里,且几乎没有经历什么波折。

    这究竟是好是坏,实在让人难以琢磨。

    不过好在从现在看来,是没有什么坏处。可扰乱了原本的时间线,就意味着后来发生的事很可能都会发生改变。有些事会按照原本的时间线继续走下去,而有些则会彻底改变。

    接下来的时间里,趁着过年这段时间有大量空闲时间,郑芝龙带着李祥宝拜会了平户番所有的家臣,平户番及附近萨摩藩等地的诸侯藩士也都拜会了一番。

    之间的时间就到处游玩饮酒,高谈阔论,且在日本收获了一大波诸侯好感。

    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李祥宝方才施施然启程回大明。

    本来郑芝龙还要留他的,但澎湖新定不久,自己又一走两个月。那里只有老师和祁大哥撑着,他实在是放心不下。

    并且岛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农田水利,稻种育苗,捕鱼打猎等等百废待兴,这些都需要他回去之后安排。

    包括自在澎湖定下后还没去福州拜会过福浙总兵俞咨皋和巡抚南居益,得赶紧赶着年还没过完,上门拜访一番联络联络感情。

    来的时候两条船,回来的时候四条船。且四条船上装的是满满当当的,除了本来要采购的火药、铜料、生铁以外,还有很多布匹以及农作物种子,澎湖这块地方只要利用得当,是可以成为一座永不沉没的航母的,关键就是人太少,开垦度有限。要想大规模开发,投入的人力物力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好在现在有了第一桶金,先从最开始做起,等到澎湖被完全开发之后,养四五千人马都不成问题。

    天气五年二月一日,装载了四船货物的船队在澎湖湾下锚。经过半个月的航行,终于安全回到了澎湖。

    中间曾经也有人想要动手,但是看到李祥宝船上挂着的澎湖巡检的官旗,又看到那一门门火炮,顿时就打消了上前送死的念头。

    “此行收获如何?”

    张文良站在码头看着李祥宝等人下船,祁义方和老军医王艮都在张文良身后。

    “老师!”

    李祥宝拱手道:“咱们可以展开手脚大干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