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啊,那可太好啦!这样吧,你等我电话。”
  结束了和王光辉的通话,马向原兴奋地搓着双手。他绝没想到,由一个项目引出了另一个项目。现在,他可不是刚到这里时,整天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才能完成使命了,一条较为宽阔的通往致富的路,正金光闪闪地展现在他的眼前。
  抚贫贷款,特事特办,有关部门很快就批了下来,马向原和郝振亮亲自出马,按王光辉给的地址,雇了一辆货车,三十多只种羊拉回了郝家堡。
  听说借给贫困户羊养,没有利息白借的,大家乐呵呵地来到村委会的院子里,热热闹闹地凑在一起,谈论着村两委这个史无前例的特殊举措。院子的另一边,三十多只羊咩咩地叫着,似乎在呼唤着它们的新主人,盼望自己能分到一个好人家,过上草肥水美的好日子。
  马向原向大家说明了情况后,郝振亮说:“按照村两委和咱们合作社的决定,咱们每个贫困户,一家分两只羊,一公一母,一会儿,我念到谁的名,谁就过去领羊,不许挑肥捡瘦,给哪只算哪只啊。”
  “二条”郝振全喊:“行,我不挑肥捡瘦,那,给我三只行不?”
  “不行,一家就两只,一公一母。”郝振亮说。
  “我要三只也不为别的,是为了咱村快点摘掉贫困村的破帽子,我多做贡献么。”
  “那也不行,你别废话。”
  郝振全刚要再废话,有人说:“要不这样吧,‘二条’,你只要两只母的,你把你自己当成个公的,那你不就有三只了吗?”
  “那你的贡献就更大啦!”一个妇女喊。
  众人哄堂大笑,有两个妇女笑得嘎嘎的,连那边的大山都发出了回音。
  笑声过后,马向原说:“还有一件事,我顺便和大家说一下,咱们每家的房前屋后,不都有些空地吗?咱们可以养鸡呀,多养鸡多下蛋,咱们卖土鸡蛋,那,一年不也能增加一些收入吗?”
  有人当时就提出了疑问:“那赶情好,可是咱们往哪卖呀?”
  “这好办。我和大家说啊,还是郝振山那个对象,她叫王光辉,她说她有销路。”
  大家议论起来,说养鸡他们都不是外行,只要鸡蛋好卖,那可是一件大好事。这时大家感到,那个王光辉可是能耐不小哇,净干别人想不到也干不了的事,同时大家又觉得,跟她王光辉干,准没错。
  “那,咱家现在就有鸡蛋,她要不?”有人问。
  “是呀,谁家还没有个三斤二斤的,马书记,你问她现在收不收?多少钱收?”
  “行,一会分完羊我就问,大家等我的消息吧。”马向原说。
  三十多只羊分了下去,大家往回赶着羊,心中的喜悦激励得他们满面笑容。
  两天后,王光辉开着她的“皮卡”车,兴致勃勃地来到郝家堡。
  这回,马向原和郝振亮如同迎接贵宾一样接待了王光辉,又是让座又是沏茶,问寒问暖问饥问饱的,好像王光辉刚出生不久,还得靠别人抚养似的。
  紧接着,村里的大喇叭一响,全村人,包括那五个沟岔屯子里的人,就都知道市里那个胖胖的丫头又来了,来收大家手里的鸡蛋了,而且给到了四块钱一斤。虽然每家也只有那么三斤二斤的,换不了几个钱,但是,在他们心中却激起了一个很大的希望:只要那个胖丫能经常来收鸡蛋,一年下来,算算也是一个不太小的收入呢,况且,大家可以多养些鸡么。
  和上两次收山楂一样,乡亲们各自拎着自家的副产品,陆陆续续汇聚到村委会大院,“二条”郝振全也来了,手捧着可怜巴巴的五六个鸡蛋。有人问他:“‘二条’哇,是你家养的鸡少哇,还是你家的鸡不爱下蛋吶?”
  郝振全嬉笑着答道:“什么都不是,是我嘴馋,都叫我煎吃了。”
  一位大嫂接道:“你是连谗带懒占全了呀,你这辈子还想娶媳妇不?”
  “我娶那玩意干啥?”郝庆全仍旧嬉皮笑脸,“咱这叫单身主义,当今最时髦的,你懂个啥?”
  “还你娶那玩意干啥?就怕你半夜想疯了吧!”
  大家笑闹了一阵,然后开秤,三百来斤土鸡蛋很顺利地收了上来。
  第二天,在市里几家超市的货架上,摆上了王光辉送来的鸡蛋,鸡蛋上方有几个醒目的大字:正宗大山沟里的土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