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回家的一路上,郝振山一直在想,那四十多斤山楂,怎么个背法呢?自己一个堂堂大学本科毕业生,现在又是大企业的机关干部,却像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背着些山货满世界跑,成何体统?再遇见哪个熟人······可是不背怎么能行?那个王光辉比许处长还能逼人呢。但是,那些山楂毕竟是自家的,换成钱不等于为自己省钱了吗?
  妈见儿子回来,满心欢喜,问长问短问饥问饱的。郝振山答过妈的问话,拿出那三百元钱递给妈:“妈,山楂卖完了,这是三百元,给你。”
  妈瞥了那钱一眼,却没立刻接,只顾既高兴又惊讶:“这么快就卖完了?是你卖的吗?”
  “不是,是小王卖的,我帮的忙。”
  妈这才接过钱:“是王娘卖的?她怎么卖的呀?在市场上卖的?”
  “不是,是在网上卖的。”
  “网、网上还能卖东西?”
  “妈,这你不懂,是互联网,咱这边还没人搞那个。”
  妈越听越糊涂,索性不问了。
  “那,你今天回来,就是给我送这钱的呀?”
  “那倒不是。咱家不还有一筐山楂么,明天我把它背回去,再卖了。”
  妈更高兴了,剩那一筐山楂还不知道怎么办呢。她说:“那赶情好了,哎呀,咱可得谢谢小王姑娘呀。”
  爸回来了,带着一身的疲惫。
  郝振山上前打了招呼,问:“爸,下地干活了?”
  爸坐到炕沿上,说:“没下地,是上山了。这不,抚贫工作队叫咱们养蚕,咱山上的桑树棵子还不集中,叫咱们把桑树棵子都集中栽到一起,那不好管理么。”
  “不对呀爸,人家养蚕不都在家里养吗?咱怎么还······”
  “在哪养都行,各有各的好处。在山上养,只要咱把蚕放到树上,稍加管理就行了;在家养呢,还每天都得上山采桑树叶,反倒麻烦。驻村马书记说,他是从邻县那边学来的。”
  “噢,是这么回事呀。爸,那咱把蚕养起来,说不定就能开出一条好路子呢。”
  “好事是好事,咱现在移栽桑树棵子,干一天还能挣二十元现钱,可是,今年的抚贫救济钱就不全给咱了,说是当养蚕的资金了。”
  “那,咱家的呢?也不全给?”
  “都一样,所有救济户,全按百分之七十给,说养蚕成功了,再连本带利补给咱们。”
  “你们就没提反对意见?”
  “提了,可是那是抚贫第一书记提出来的,村两委会同意的,咱们提有用吗?”顿了一下,爸又说,“也行啊,反正栽桑树棵子一天给二十元,肉烂在锅里,算一算咱也不亏。”
  妈说:“就是,咱不亏就行呗。他爸,振山他们把那些山楂全卖了,卖了三百元呢,钱都给我拿回来了。”
  爸乐,说:“你们还真行,说卖就给卖出去了?”
  “是人家小王从网上卖出去的,三元钱一斤。”
  “啊?三元一斤?那些小贩到这收,最多给两元,”
  “小贩当然考虑人自己的最大利益了,咱自己就不一样了,这回咱们回来,光租车就三百元钱,全是小王拿的,人家一点都没在乎。”
  郝振山这样说,本打算在爸妈那炫耀一下自己会交人,能交下好人,但却没想到,一番话更引起了他爸妈对王光辉的重视,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王光辉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