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个人总是没有任何长进,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长时间的练习冥想,对林南一的帮助很大。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的生活,多半是因为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不反思很可能是人太过于浮躁。王学与朱学其实出自同门,怎么说呢?王学与朱学能追溯到二程,二程又追溯到周敦颐。二程的学问大同小异,但他们的后学分歧就越来越大了。岛上有一位杨教授这样解释王学与朱学的不同,王学是说给普通人的,朱学是说给精英人士的。普通人听了王学,就能够处置身边事务,如果是精英人士,如坐在衙门处置公务,这些需要人懂得很多知识才可以,所以精英人士有“穷理”的必要的。

    学问到底应该止于根本,还是要不断的出生分支。佛陀在的时候,你是不需要读佛经的,只需要跟他修行就行了。佛陀灭度之后,才需要读经,来印证自己的感悟。经文是生活的注解,所以看不懂生活的时候,读经文。读不懂经文的时候,不妨去观察生活。修行不同于研究一门学问,它主要是用于完善自己的品德。孔子在的时候,因为孔子会心传身教,所以许多书是不必读的。没了孔子之后,许多人在学习的时候无从参照,于是大家开始集结,拿着自己手头留下的记录,然后整理成册,这也成了教导后学的重要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口音的变化,前人留下的典籍你渐渐看不懂了,于是又有大儒出来做注解,不同的大儒注解又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儒生从小学习各种典籍,看着注解,治学消耗了人们大量的经历。

    何为支离破碎?就是分支越来越多,学问学做越细。当人在支脉上花费的时间多了,根本就荒芜了。王学的特点是重视根本,简单来说就是要重视对德行的培养。只要德行立的住,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素位而行与从实际出发的意思相近。假如你是个夔,你不会因为不知耕稼而羞愧,如果你是稷,你不会因为不知乐而感到羞愧。同时也澄清一点,夔不以知乐骄傲,稷不以耕稼骄傲,他们也不独爱乐或者耕稼。假如他们的岗位调整了,夔就会去研究耕稼,稷就会去研究音乐。朱学则要求什么都要懂,它要求你熟读经史。

    身为一位官员,应不应该什么都懂呢?其实后世那些儒生也不像朱熹培养的那样。比如那些人在及第之后被委派官职,他们往往对自己即将要做的事一无所知,到了衙门发现自己不善于治刑名,于是花钱请刑名师爷。发现自己不善于治钱谷,于是花钱请钱谷师爷。朱学没有这样一种说法,过份推崇词章之学、训诂之学、闻见之学,会伤害儒家的根本。他是提倡做减法的,就像是种植一些树木,会定期的修剪树枝,这样才能保证这些树木长成栋梁之材。今天的孩子,学奥数、学舞蹈、学乐器……有可能非但不会助益他们的成长,反而有害,人们之所以乐此不疲,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你不这么做心里不踏实。

    阳明有一篇文章叫做《拔本塞源论》,何为本呢?何为源呢?文章认为德为本,行是源。一个人只要德行端正,他必然也是好学之人。反之一个多识之人,未必就是德行端正之人。致良知之学,到底是成年人开始接触比较好,还是小孩就接触好呢?致良知之学对于小孩来说可能太过于深奥了,虽然它本身是不深奥的。反过来,当一个人还是小孩的时候,他的私欲不是那么多,可能更容易得道。良知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不是需要努力学习或者苦苦修炼才有的,只是大多数会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现实抉择中被私欲遮蔽了。但不同的人被遮蔽的程度不同,如果是一个英模人物,他要致良知就比较方便。如果这是一个用皮鞋做酸奶的人物,可能在他的私欲上来一刀,可能都碰不到他的良知。如果这个人祖上是用医疗垃圾做棉被的,邻居是卖注水猪肉的,兄弟卖用塑料做的面条,他要致良知就更困难了。

    一个年轻人刚刚步入仕途,他若想如同教科书一样做人是非常困难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难有纯净的心地。切勿以为看起来是弱势的人就假定他是善良的,你如果是钢铁般的人物,在你的面前他不敢怎么样,如果他觉得你软弱可欺,他未必会错过欺负你的机会。所以不要被弱势的外表所蛊惑,看起来贫穷的人,往往非常懒惰,看起来富裕的人,有可能忙到吐血。你总觉得乡下人来到城里被各种欺骗,一个城里人如果到了乡下,你也会被乡下人骗死的。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同情真正应该被同情的人。一个好的社会,是不欺负老实人的社会。

    在他的幻想中,他应该或者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在现实里,他过的极其单调和枯燥。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有时候他会勉强自己去走一走,去了冷清的地方,心里似乎有很多热闹,要是去了热闹的地方,心中反而添了许多孤寂。虽然已经立秋了,仍旧是烈日当空。林南一划着船一路前行,独处是有许多乐趣的,特别是你在一群话不投机的人待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格外的怀念一个人独处的时光。柳絮杨花,总是那么轻飘飘的。他忍不住大吼一声,他觉得许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天数,那么这些事件到底预示着什么呢?

    船还在继续前行,他忽然心头一紧,他想起了一个人,她看起来如此美好确实如此严厉,美到让他这个道貌岸然的家伙不能自持。他绝望的看着天空,阳光下他的脸写满了惆怅,这惆怅像是一首歌,一首婉转低回、悲伤至极的歌。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日落之后,夜色阑珊,等到星辰布满天空时,这风声就像是一个人在哭泣,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