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七月初五。

    杨广到独孤皇后那里请安,很多宫人官吏正在准备太子册立大典,杨素指使人暗中向杨坚进献谗言道:

    “最近刘文出入军营和晋王府的时候,时常面露喜色。”

    杨坚听后心里咯噔一下,旋即想到:刘文能打,杨广有统帅之才,这两个人联合起来掌握京城兵权,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被架空了。

    于是,他趁着杨广不在,急忙让人拟定一份旨意:

    封刘文为魏州总管,持节,兼领魏、汲、河内、长平、武安、东郡、东平、武阳、济北刺史,并九路兵马大都督,军政事宜悉听调度。

    这个官儿可不小,而且非常非常有实权!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各方政权并立,这些政权为了招降纳叛,增强自己的实力,对投降来的敌将,都不吝啬高官厚禄和封赏。

    就像邱瑞,被靠山王杨林从北齐说降之后,就被封了个昌平王。

    再差一点的,则被封为州牧、刺史。

    可汉朝的时候天下只有13州,没有那么多州牧封,怎么办?

    那就大州拆小州,最终把郡也变成了州……而且这样都不够,还要继续拆。

    不但如此。你封官,我也封,大家比待遇,看他最终投降谁,于是经过多年的战乱,封来封去的,一品、二品官都快不值钱了。

    为了封官方便,天下的州郡都拆烂了。

    为此,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后,废除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制,州就是郡,如今天下一共有190个州郡。

    这也不少了,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时候,天下才36个郡。

    而且因为所谓的世袭军功,隋朝的大官到处都是。

    就像仪同三司、柱国这种一品二品虚职,京城里这样的功勋子弟一抓一大把。

    真正有价值的,不在于官职的高低,而是在于掌握的权力。

    就像上柱国、十二卫大将军这种有实权部门,就是很多人不敢招惹的显官。

    而地方上,什么样的官职厉害,也很有说道。

    按照隋朝的官制,每个郡的太守和刺史是两套班子。

    太守负责管民。

    刺史负责监察太守等官员的不法行为,甚至能对部分郡县的属官进行任免。

    而刺史也分有权的和没权的。

    单车刺史就是光杆司令,不管军,只有监察地方官员的权力。

    根据隋朝的制度,有人口12万以上户为上郡,12万户到5万户为中郡,不足5万户为下郡。而20万以上人口又为上上郡。

    上上郡的单车刺史为正四品,虽然有点权力,但却是敢怒不敢言的那种。

    比单车刺史好一点的,就是假节、加督,这样不但能让其官职提升一级,还能监督军队的不法行为。

    像是这种官员,地方上就得供着了。

    还有一种,就是沿袭北周的总管旧制,负责一州或者数州郡的军事与行政总管,这些总管都兼任所管州的刺史。

    如果掌控好几个州,其官职就以总管府驻地所在的州为名。

    比如说刘文,现在他管九个州,但总管府设在魏州,那他就是魏州总管。而他又是大都督,持节就相当于有尚方宝剑,再加上地方事宜悉听调度。

    这就相当于成了掌握一方生杀大权的诸侯。而且他管理的九个郡也不一般。

    古兖州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