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宋学明和胡立平两个人讨论宜坞商铺的事。胡大鹏在心里把宋学明买铺子的事默默盘算了一遍。

  他是这么算的:宋学明在电器城商铺上赚了50万,大部分留给他父亲办厂去了,小部分自己留着。这小部分就算是10万吧,再除掉日常用的零花钱,能用于投资的只有9万来块钱。按宋学明的算法,9万可以赚18万。一桩赚18万的生意,就能够让高建乐称之为大事?胡大鹏不信。

  “高董,你说学明在婺城做了不少大事,就是指买铺子?”胡大鹏问。

  陈铁凛暗忖:“两个月赚200%利润的事要不是大事,那还有什么事是大事?”

  高建乐哈哈一笑,说:“当然不是。”

  宋学明心想:“糟了,高老师知道的是其他的事。”

  胡大鹏说:“学明,你就痛快点,把在婺城做的那些大事都说出来,也免得我们心痒难熬。”

  宋学明只好说:“还有就是开了个火锅店。”

  “火锅店?那是什么东西?”胡大鹏问。那时候柳川,甚至整个乐雁县都还没有火锅店。有些人家里倒是有火锅,但都是烧炭的,吃一餐麻烦得很。

  高建乐说:“胡董,你也是个见多识广的人,难道连火锅也不知道?”

  胡大鹏说:“火锅我怎么不知道?我不知道的是火锅店。没听说过火锅也可以开店的。这个东西开起来有生意吗?”

  除了高建乐,桌上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疑问。

  胡立平也说:“火锅不就是把生食放在沸水里滚一滚再吃嘛,这种东西也有生意的?”

  宋学明解释说:“吃火锅,吃的是酱料的味道。我在婺城开的火锅店,有20多种酱料原料可以供顾客自己选择配制。这20多种酱料原料通过排列组合,可以调制出多少种味道来?你总能找到一款自己喜欢的。在家里就不行。再一个,我们的火锅不只是大锅,还有小锅。小锅就是自己涮自己的,适合对卫生条件要求比较高的人......”

  尽管宋学明说得挺卖力,但大家都听不懂,连高建乐也只是听了个大概。胡大鹏说:“你就干脆点,把这个火锅店一年能赚多少钱告诉我们,就完事了。”

  宋学明只好说:“照目前这个形式来看,一年赚个20万问题不大。”

  “20万!”陈铁凛在心里惊叫一声。91年的20万,那可是了不得的一笔大钱。陈警官一个月的工资才200多块钱,一年顶多3千块钱,20万拿来给他发工资,得发多少年!也难怪他惊叹。

  胡大鹏是见过大钱的人,却觉得没有什么。他说:“一年能赚20万是不错,但也称不上大事吧?”

  陈铁凛听了只是摇头。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和这帮企业家一比,自己的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高建乐说:“胡董,你可别小看这20万。刚才听学明的意思,这火锅店要是成功了,是可以复制的。在婺城能成功,那在我们柳川、乐雁能不能成功呢?我看也可以。因为这个东西跟做电器产品不一样,进入的门槛没有那么高,市场就在人的两片嘴上。只要嘴里面的那条舌头认准了那个味儿,就不怕没有钱赚。”

  宋学明听了暗暗佩服,心想高老师虽然不知道海底月后来的成功,但能总结出海底月成功的大半原因,算是很了不起了。

  陈铁凛别的都没有留意,就留意了一句:这个事情在柳川、乐雁也可以成功。就问:“学明,那你是不是打算在柳川也开这么一家火锅店呢?”

  大家都看着宋学明,听他怎么回答。

  宋学明猛然想到,在座的这几个人在未来都是大人物,为了更好地和他们结交,不如就用这个火锅店把彼此的利益联结起来,想好了便说:“我是有这个打算,到时候大家都可以投一点玩玩。亏了算我的,赚了大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