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999年,中国的金融市场有些混乱。

    基金会刚刚在3月份被全部取缔,银行的存款利息也是一会儿一个样。最高的时候好像达到了11%左右,后来又调到8%。经过整顿,基金会没了,银行的利息也让居民们不放心。于是银行又搞出了什么保值储蓄,和保险公司的利差返还是一个道理。

    但是中央已经下定决心要整顿到底,当时的********铁血手腕,杀伐决断都出了名的狠。于是在6月份,保险业也投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水花,涟漪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停。

    记得那是6月初,公司突然通知,因为面临利率调整,所有产品即将停售。时间就剩几天,今后出的产品肯定更贵!但是到底今后的产品是怎么样,大家也并不知道。

    人寿保险的费率设计,除了死亡赔付和费用开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预定利率。预定利率决定了保费的多少,返还的金额或赔付的保额。一般来说,预定利率越高,同样的保额和返还条件,保费就越低。反之,预定利率越低,保费就越高。1999年6月前的保单预定利率是5%。其实之前更高,和银行同期利息下降一起下调了。

    于远明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销售的好机会,于是开始大面积地和客户宣传。

    一时之间,各家公司的业务员就像疯了一样,四处给客户说保险产品即将停售的消息。

    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把做保险的人称之为跑保险了的。

    而且,很奇怪。

    那些产品在宣传和销售的时候,虽然也觉得不错。但是有时候大家也会觉得这些产品有些瑕疵,要么是返还太慢,要么是赔付的条件太苛刻或者是客户说的太贵。总而言之,产品就像自己的配偶一样,好是好,但是也没觉得什么。突然一下子宣布停售了,大家突然发现这些产品个个都好啊!

    每个产品都被大家拿出去推广,每个业务员都在这个时候忙活起来了。

    跑了两天,于远明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那天晚上左思右想,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给自己买两份保险。于是叫上弟弟开着长安车到了公司。

    一进公司的大门,九点多了,公司还是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很多人不停地在填单,打电话确认客户的信息,打电话通知客户,反复说明此次停售的信息。任何一个人在这个时候到公司,都会被那种氛围感染和影响。

    于远明自己给自己投保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一份终身寿险。办理完毕,他才心满意足地回家。仿佛办妥了一件大事。

    事后,于远明才知道本次停售,给中国保险业带来多大的影响。

    其一,是从高利率到低利率的转型。

    其二,是从单一的传统保险产品向复杂多元的保险产品转变。

    其三,给中国保险业留下了高达500亿左右的利差损。万家保险也有了100多亿的包袱,也给后续的经营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本次停售也给龙城办事处带来了比平时多两倍的业绩。录单的人不够,特别在外面打字店临聘了一个打字员,于远明不知道几年后,这个当时不认识的打字员居然成了自己的女朋友。当她说起99年6月份曾经到万家保险录单的时候,于远明死活想不起来了。保单突然猛增,实在太忙了,万家保险又找了一个临时工来帮忙。一时之间投保书都缺货了,有的营销员居然用复印件去给客户办理。情急之下,代签名也出现了不少。

    根据国家和公司的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都应该亲笔签字。如果被保险人是未成年人,那就应该由监护人代签名。这个是正常的,合法合规的做法。但在实际展业中,很多时候都没有按照这个规定做。有时候是投保人和被保人其中一个不在,为了省事,直接由在的那个代签了。有时候是投保人要投,被保人不同意。为了尽快办理,也让投保人代签了。如果是家人代签还好一点,有的营销员胆子大,直接是自己代签名。严格说来这就是无效合同,扯起皮来,是会引发大量诉讼的。所以在2000年的时候,公司进行了自查自纠,要求所有营销员把代签名的客户重新进行签名。说是那么说,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很多营销员都离职了,客户也变了地址或电话,还有一些客户本来续期缴费都是不太情愿的,你要告诉他不更正的话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他要求全额退保怎么办?所以,这个工作也只是落实了一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