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自从赵刚在陶文兵家里吃完饭回来后,劳动局内就一片潜流涌动。

    所谓“紫禁城内无秘事”,在滨江区这种不算大的县城,赵刚要成为陶文兵女婿的传闻也像是插了翅膀一样满天飞。

    原来关系没确定时,赵刚会很坦然的去对面公安局找陶婧,但现在这种风尖浪口的时刻,赵刚却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去找陶婧,周围的人会有“看热闹性质”的审视。

    这不仅和赵刚的处世原则很相悖,其次就是这种轻佻的审视,对赵刚的威信有消极影响。

    如果以后赵刚真的成为张茂林的秘书了,那风评可能就是从“女婿党”转变成“秘书党”,而赵刚的真实工作成绩会被忽略。

    赵刚骨子里是兢兢业业做实事的性格,平心而论赵刚工作半年,能有的成绩全部是踏踏实实工作的结果,至今为止没有借助任何人的关系。

    然而现实中人们宁愿相信流言,宁愿相信心中的第一感官认定,也不愿意去仔细观察下赵刚的真实工作成绩。

    现在赵刚在上升期,所以处境还算平稳。可赵刚总需要独立自主,不会一辈子做“女婿党”和“秘书党”,那时“三人成虎”的威力就会显露出来,流言会对赵刚仕途上有一定的影响。

    不过这种事赵刚还没办法四处辩驳,辩驳只会显得心虚,让流言有了真凭实据。

    所以赵刚在这些天内,很少主动找陶婧,陶婧也很能理解赵刚,两个人都减少了在工作场合的见面;其次赵刚更低调的工作,并且推掉了一切不熟悉应酬的邀请。

    劳动局内有些人看似好心,热情的邀请赵刚去应酬,实则都有一种“探究”的内心欲望,赵刚当然不会顺着他们的意思了,客客气气的拒绝邀请。

    不过有些人的邀请,赵刚不仅不会拒绝,甚至还会主动邀请。

    这个人就是袁年军。

    袁年军在11月底从静海培训回来后,就感觉到了劳动局业务科内的暗潮涌动,袁年军情商很高,稍微感受下就知道潮流的中心是赵刚,不过他也不会随意开口询问。

    他先去和局长马平汇报培训成果,这也是袁年军聪明的地方,先摸清楚一把手局长的真实意图。

    袁年军走进马平的办公室,把培训的工作都说了下。因为培训都是每年的例行业务,袁年军之所以来这里汇报,一是探听下有没有关于赵刚的的指示,二是借着汇报的机会,和领导多接触。

    领导的时间总是恒定的,借着汇报工作的机会多接近领导,首先是可以表达下属对领导的尊敬,下属心中有领导才会事事汇报;其次就是利用汇报的时间,在领导心中多留下印象。

    培训没什么大事,袁年军简单的把培训汇报结束,马平听完也不以为然的点点头。然后,马平突然问袁年军说道:“年军,你觉得小赵的能力怎么样?”

    袁年军听到马平这样问,脑袋里瞬间闪过几个念头,但是从语境分析,这样问应该是好事,属于即将提拔前的询问。

    袁年军是赵刚的直接领导,和赵刚的相处时间是最多的,对赵刚的了解也更直观点。而且马平这样问,袁年军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说明这对赵刚是好事。

    虽然劳动局内有“以赵刚为中心”的暗潮涌动,但如果马平站在赵刚这边,那再大的流言都不能影响赵刚了。

    这些分析都是袁年军脑海里的权衡,但在现实生活里其实就是不到一秒钟的时间,这么快是因为袁年军长时间置身基层环境下锻炼成的一种快速反应能力。

    袁年军心里有了底,就开口说道:“小赵虽然刚毕业不久,但是单从业务能力上,已经比很多老同志还要强。”

    袁年军说完,假装调整呼吸顺便瞄了一眼马平,看见马平虽然面无表情但也是微微的点头。

    袁年军心里有数,继续说道:“就拿这次大光化工的火灾情况来说,我在静海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原来还打算等回来后再慢慢处理。结果回来后小赵给了我一叠协议,小赵说在您和朱局的指挥下,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么复杂的善后处理情况。”

    袁年军在分析完马平的心态后,也不吝啬为赵刚多说几句好话,袁年军内心里是真的很欣赏赵刚。

    马平听到袁年军说到“大光化工火灾”的事,想到赵刚也是因为这件事获得了张茂林的关注,也不自觉的笑笑,心想赵刚的运气也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