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方羽来时,陈嘉在热菜。

    桌上一盘看不出颜色的莴苣,一盘香干炒肉,是她爸爸昨天从食堂打回来的,看着就难吃。

    方羽进厨房找碗和汤匙,给她把汤盛出来。

    “不好喝吗?”磨唧半天她只喝了几口,肉一块没吃,方羽尝了下,觉得味道跟以前没什么不同。

    “你看着我我喝不下。”陈嘉放下勺子。

    “那我不看你总行了吧。”

    方羽撑着下巴,把脸转个方向,没过一会儿又转过来。

    “陈嘉你快把鸡腿吃了别浪费,两只腿全在你这儿,我妈一个没给我留。”他催促。

    话音刚落,一只鸡腿堵他嘴上,陈嘉举着筷子,“给你,我不想吃。”

    方羽头往后仰,“还是你吃吧,你要长点肉。”

    “你不是总说我胖得像猪?”陈嘉一脸郁郁。

    “我那是开玩笑的,你怎么还当真了。”

    激动的话冲口而出,方羽语气好凶,陈嘉被他弄愣了,大大的眼睛凝望过来,方羽的心忽然颤了一下。

    “陈嘉……”

    方羽咬牙,心脏在胸腔里鼓动,有些话他真的不想再隐瞒。

    开口的那一刹,江墨的脸忽然在眼前浮现,话到嘴边泄了气。

    方羽颓然低头。

    “阿羽你怎么了?”

    僵了几秒,方羽涩声说:“安安姨她……她其实也不想走的。”

    “你都知道了啊……”陈嘉低落。

    “我妈妈跟我讲的。”

    方羽瞬间找回理智,“安安姨不放心,走之前拜托我妈妈照顾一下你的生活。”

    “嗯。”

    “其实,我觉得你跟着爸爸是对的,安安姨去黄石上班,跟着她你就要转学,那边学校肯定不如附高好。而且我们现在已经高二,必须要考虑将来的事了。”

    方羽语气前所未有地严肃:“陈嘉你想好以后考哪所大学吗?”

    “我……”陈嘉语塞。

    “江墨以后肯定去北京,那边大学很多,你要去哪所学校选什么专业现在就要开始谋划了。”

    方羽掏出本红册子,是去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陈嘉翻开,里面细细圈了笔记。

    在她茫然度日的时候,她的同伴已经先一步开始考虑未来了。

    突如其来的惶恐击中了她,她攥紧册子,紧张起身,“阿羽这个能不能借我?”

    见她有了精神,方羽吐出口气:“你拿去吧,我现在用不上了。”

    ··························································

    凄清的冬夜,陈嘉拥被坐在灯下,心被各种情绪塞满。

    关于未来,她并不是没有考虑过。

    只是她的目标一直在下滑。

    从入学时的清北,到后来的交复c9,现在滑落到能上任意一所985她都心满意足。

    她并非不想努力,只是理科对她来说实在太枯燥,她越学越提不起兴趣。

    被老师约谈时她也曾有过一瞬的后悔,如果她当时听爸爸的去外高,现在或许是另一番天地。

    但是江墨在附高啊。

    她怎么可以舍得下他?

    陈嘉翻着册子,从北航北邮到北理工,没有一个专业是她喜欢的。

    她满心惆怅,江墨电话打过来。

    “嘉嘉我到班上了,方羽今天来找过你吧?”

    “嗯,他中午来的。”

    “我们明天有测试。”江墨笑。

    “那你加油。”

    “不用担心,我有把握的。”江墨语气淡定,陈嘉知道他有骄傲的资本。

    放下手机,陈嘉起床,在小说堆里找出她只写了几页的练习册。

    她还不能放弃,江墨参加完imo就会回来给她补习,中考她既然可以冲过去,高考一定也可以。

    她把小红本翻到北大的那页,拿她的马克笔重重打了个圈,然后合上,放进书包。

    跨越凛冬,春之笑语播洒大地,时间没有任何止歇地向前滑行。

    开学一个月,班上已经拉完下半年的进度,提前进入总复习。

    父母离婚的悲伤被陈嘉压在了心底,虽然还是会难过,特别是在她面对空荡荡的家时,那些不好的念头总会跑出来,但她学会了坚强,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去做。

    四月,江墨以第二名的成绩入选imo参赛名单,将代表中国队出征法国,第一名还是那位二刷金牌的学长,不过两人分差只有02分。

    白沐雪也入选了。

    一共6个名额,白沐雪作为3年来唯一拿到入场券的女生,实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

    陈嘉也很感慨,打电话时她和江墨说:“他们都说白沐雪超级厉害,她不仅学数竞,8岁不到还过了小提琴10级。墨墨你要是从小学乐器,现在应该也是演奏级了吧。”

    江墨忍俊不禁,“嘉嘉,白沐雪确实很有实力,你是不是怕我被她压风头?”

    “嗯。”

    陈嘉认真地告诉他:“不管别人怎么说,在我心里,你永远是最好的。”

    电话的另一头,江墨的心瞬间被温暖的东西填满。

    这种感觉他无法准确形容,但他觉得不管结局成败,他都不会再有遗憾。

    他弯起唇角,语带期盼地说:“嘉嘉,你等我回来。”

    五月,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江墨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世界级竞赛金牌,也是全场唯一的满分。

    六月,imo在法国巴黎如期举行。

    来自不同国家的少年天才济济一堂,在这场全球最高的数学赛事上绽放光彩。

    江墨穿着红白相间的队服,站在人群中,清俊的容颜吸引住不少目光。

    法国队一个披着棕色卷发,眼睛跟宝石一样漂亮的少女朝这边挥手,嘴里说了几法文。

    白沐雪拉过江墨,低声说:“她说你长得很帅,赛后想和你交朋友,你有没有兴趣?”

    见他一副目不斜视的样子,白沐雪又笑:“虽然机会难得,但我还是帮你回绝了这位法兰西姑娘吧,估计她要伤心。”

    步入考场前,年轻的领队问他的队员:“你们紧张吗?”

    队里有人点头。

    看着这群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孩子,领队遥想自己当年参赛时的模样。

    “我当时也跟你们一样,但是走到这一步,我知道大家都尽力了。”

    “不管最后能不能夺牌,你们都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保持常心,等你们考完出来,就会觉得其实也没那么难。”

    2天,2张试卷。

    6道题,9个小时。

    如此简单的数字,凝结了江墨整整十二载的心血和汗水。

    他为之付出多少,其中苦乐,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本以为到了这一刻,自己或多或少会激动。

    但他此刻除了冷静还是冷静。

    他是为数学而生的人。

    在座的每一位选手都如此,这是他们的征途,也是梦想。

    少年低头,浓密睫毛和唇角一起垂下,锋利笔尖划过演算纸,算式一行行显现。

    每一步缜密的运算、分解、组合,步骤严丝合缝,逻辑无懈可击。

    他的大脑在运转,以快得不可思议的速度,神态却越发宁静。

    当最后一个句点落下,江墨抬头,望着明亮的天花板,世界突然在他眼前打开。

    他眼角发热。

    这是结束,也是开始。

    他十七载的岁月,至此无憾了。

    中国队最终斩获两金三银一铜的好成绩。

    江墨和那位二赛的学长获得满分,白沐雪最后一题失误,最终憾得银牌,但她心情依然不错,说说笑笑十分轻松。

    领队带大家下飞机,教育局的领导亲自来接,每人都得了一束鲜花,被拥簇着合影,白沐雪没看到陈嘉,有些奇怪。

    “江墨,你小女朋友没来接你?”

    尽管陈嘉和自己同年,但白沐雪习惯称呼陈嘉为“江墨的小女朋友”,她认为陈嘉天真得不像个高中生,和她讲话特别有趣。

    “今天人太多,我让她在家等我。”江墨心情愉悦。

    白沐雪转头望着左侧清秀白皙的少年,“陆学长,虽然你跟江墨分数一样,但他比你小,已经有女朋友了。”

    陆学长赞同,“我们六个人,人生赢家只有江墨,应该让他请客。”

    “你们定地方,不过可能要改天。”

    江墨现在归心似箭,其他事统统要往后推。

    三楼,陈嘉抱着小玉接尹婧电话,身在南京集训的尹婧向她表示祝贺。

    “陈嘉恭喜你们家江墨啊,替我向他问好,欠我的饭等我回来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