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叔,你好!”

    家凤毕恭毕敬的给杨老师问好,不敢唐突,怎么不叫“老师”呢?家凤觉得尊重有余,亲切不足,叫叔叔显得像一家人。

    但不敢唐突,跟菲菲一样叫,

    杨老师却很随和,客气的寒暄,家凤都觉得非常冒昧,不好意思,老师就是与众不同,家凤好歹也颇有渊源,所以对杨老师自然有一份亲近感,惺惺相惜,投桃报李,想杨老师也不失高风亮节,不应该是一场愉快的交流?

    知识分子就是好交流呀,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共同语言),家凤平时的努力没有白费。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知识总是有价值的,“英雄”总有他的用武之地,虽然“不见得能起多大作用”。

    悲乎,喜乎?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小家是第一次来巴市吧,来了就好好玩一玩哦,跟姐弟俩去熟悉下本地的风土人情……”

    杨老师有些嗔怪家凤,“你来玩就可以了,何必破费,买这么多东西呢?”

    说完,掏出一包白沙,普通的五元一包的香烟,抽出递给家凤一只,“抽一只吧……”

    “我不抽的……”家凤哪敢造次,总得留点好印象吧,但又把杨老师的好意拒之门外,可能世上的客套虚伪都是双方造成的,而不是单方面。

    忘了给杨老师上烟了?是不敢!

    “嗯,年轻人不抽好……我是戒不掉了……”杨老师末了一句,“你随意,不要客气的,就跟在自己家一样……”

    家凤就好像他家的亲戚、朋友、学生似的,杨老师不错,有这样的长辈的风格,孩子自然遗传不少。

    只谈风月,不谈正事,君子之交呀!

    菲菲都走开了,故意的吧,刚才寸步不离,现在一下就杳无踪影。

    家凤不知道是否缺乏自信,有点不自在,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因为杨老师虽说不上像以前的老师们那样随心所欲、侃侃而谈,但总算友好的,毋庸置疑;给了些许温暖,但菲菲爸爸的身份,隔代人的距离、鸿沟,总是约隐约现。

    家凤想借谈经论道,说古道今的交流,来冲淡这尴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