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按照梅院长的设想,如果能在一年之内完成所有原料生产线的搬迁,意味着在下一年度的财经检查来临之前,能把借用的科研资金还回去,他对借用科研资金的事就不用太担心了,所以,梅院长特别关心现在的搬迁进度。

    陈耀华汇报了目前的搬迁情况,“一年之内,我估计应该可以搬完,只是不知道咱们对外合作处跟地方政府洽谈的合作形式是什么?”

    “这个不是太重要,一次性 买断当然最好,即使利润分成的合作形式,到时候如果需要,也可以跟合作方商量,提前支取一定的利润把窟窿补上。”

    为了让生产岗位的职工有班可上,原料生产线的搬迁进度取决于TSM特种材料的研发情况,只有田海涛、周玉明和陈耀华负责的科研课题研发成功,投入生产,才能启动原料生产线的搬迁,否则,生产岗位的职工一旦没有工作可干,不仅职工们人心惶惶,也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得知梅院长对原料生产线的转移寄予如此厚望,陈耀华感到了一定的压力,尽管这是梅院长极力避免的,但事情的因果关系摆在那里,陈耀华不得不更加重视。

    周玉明小组负责的课题已经完成工业化试验,正在进行试验总结和基础设计,陈耀华叮嘱他们一刻也不要松懈,做好产业化大生产的准备工作,是他们下一步的头等大事。

    对于田海涛小组负责的课题,陈耀华更加重视,因为田海涛对工业化试验不熟悉,为了不让他们的试验进度受到影响,陈耀华不得不挤出更多的时间去试验现场指导......

    十月下旬的一天夜晚,因为试验设备出了点问题,跟当班同事们一起把故障排出后,等试验装置重新正常运转起来,陈耀华才下班回家,到家里已是晚上八点半左右。

    近半年来,陈耀华十有八九都是这样,范红英早就习以为常了,将重新热过的饭菜端上桌子,她随意地说了一句:“赵明娟来过了,在家里待了一个来小时,刚走一会儿。”

    “赵明娟?谁是赵明娟?”陈耀华一边就着大白菜炖豆腐,吃着高粱米干饭,一边不经意地问。

    “你还不知道谁是赵明娟呀?她不就是许巍的媳妇小娟吗?”

    “哦,小娟就是赵明娟?我还是第一次听你说,以前只知道她叫小娟,不关心她姓什么,叫什么。她来干什么?”

    “看样子肯定是来找你的,好像有什么事,不过人家没主动跟我说,我也不好打听。”

    “找我的?能有什么事呢?”陈耀华吃着饭,也没多想。

    第二天傍晚,陈耀华下班到家也快七点了,尽管家人们已经吃完晚饭,正要收拾碗筷,但这么早到家,也是很少有的事。

    范红英放下碗筷,略带调侃地说:“哟,今天下班这么早,难得呀!”

    陈耀华知道这是自己的短处,活该被人诟病,“你们都吃完饭了,还早什么呀?不过今天的试验比较顺利,要不还得跟每天一样,八九点才到家。”

    “好啦,快吃饭吧,我还等着收拾餐具,孩子们还等着写作业呢。”

    不到七点半,老陈刚放下碗筷,范红英正在厨房洗碗,听见外面有人敲门,她顺手把门打开,见昨天来过的赵明娟站在门外,“哟,小娟来啦!”

    “范大姐,你们吃饭了吗?我又来打扰你们了。”

    “吃完了,你快进屋吧,打扰什么呀,别客气。”

    “范大姐,陈主任回来了吗?”

    “今天回来的早点,刚吃完饭,在屋里,”范红英把小娟让进屋,扭头朝里屋喊道:“老陈,小娟来了!”

    陈耀华从里屋出来,“哦,小娟来了,里面请!”

    赵明娟在市纺织厂当车间团支部书记,还兼任一个工段的工段长,非常善于跟人打交道,“主任,你刚下班回家,先息一会儿吧,我帮范大姐干点活。”

    范红英急忙停下手中的家务活,“这两个碗等会儿再洗,不着急,走吧,咱们进屋说话。”

    三人围着桌子坐下来,陈耀华倒了杯水放在客人面前,“小娟,怎么你自己来了?许巍呢?”

    “吃完饭他就上邻居家打扑克去了,整天好像很忙似的。”听得出来,赵明娟说话明显带着怨气。

    “许巍性格外向,不仅喜欢交朋友,也比较喜欢玩。”陈耀华以为自己对这位曾经的部下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