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正文

    黎明时分,李浩洋独自在寂静的海滩上慢跑,前后看不到一个人。他用极强的克制力才从那对姐妹花身边离开,不想纵欲过度,尽管她们看上去也无力应付自己了。门萨岛景色优美,尤其是海岸线一带,不比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差,甚至犹有过之。早晨的空气格外清新,阵阵海风轻拂,令人倍觉凉爽。

    李浩洋不久加快跑动速度,开始练习百米冲刺,将体能发挥到极致,像风一样掠过洁白的沙滩。远处海天交接处升起朝阳,明亮刺目的光线如同海浪般涌动辐射,很快就驱散暗夜最后一丝阴影,把整个门萨岛沐浴在黎明的晨曦中。

    李浩洋连续完成几个百米冲刺,然后停下来,面朝大海急促喘息,汗水浸透军绿色纯棉背心。岛的另一面传来军舰起航的汽笛声,十分响亮,不止一艘,回荡不绝。李浩洋转身跑上海边的山巅,纵目眺望远方的军港,只见美海军第七舰队的一支特混舰队正在缓缓离港,驶向浩瀚的大洋。

    美海军第七舰队名义是属于海军,但实际指挥权在麦克阿瑟手里,当然实力还远不如战后那么强大,舰艇数量也比不上第三和第五舰队。不过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都在中太平洋战区,而且一直避免和美军舰队正面决战,采取守势,以第七舰队的实力,足以应付己方战区的日本海军了。

    特混舰队黎明起航,肯定是有作战任务,但不清楚目标是哪里。

    自从1943年6月30号,盟军“车轮”行动开始后,经过两个多月的进攻,效果还算明显,但进展却十分缓慢,原因是盟军逐岛争夺,陷入和日军的苦战中,很多优势发挥不出来。“车轮”行动的目的是包围日军在拉包尔基地,由麦克阿瑟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部队和哈尔西指挥的美海军西太平洋战区第三舰队共同完成,从两面钳击拉包尔。

    麦克阿瑟见逐岛争夺对盟军不利,遂改变战术,实施“跳岛”作战,也就是避开日军重兵防守的岛屿,转而进攻附近兵力薄弱的岛屿,切断日军的补给线,活活困死他们。特混舰队匆匆起航,一定是执行新的“跳岛”作战计划,为盟军登陆提供掩护和火力支援。

    李浩洋的伤势已基本痊愈,本可提前出院,但摩根中校希望他再静养一段时间,等完全好利索了再返回部队,不用太着急。突击营的新兵还在训练中,重返战场还需时日,着急也没用。

    另外,登陆作战是常规部队的事情,突击营插不上手,也不擅长,他们的作用是体现在深入敌后的突袭中。

    望着特混舰队逐渐远去,李浩洋默然返回海滩,发现那对姐妹花来到海滩上找他,三人手挽手跳入大海畅游,笑闹不断。

    大型美军运输舰的底舱舱门缓缓打开,搭载突击营的十几辆lcvp,依次冲进波浪起伏的海面,摆出进攻队形,高速朝前方的米罗岛驶去。米罗岛是个火山岛,岛上布满火山岩,几乎寸草不生,极度缺乏淡水。但此岛地形较为开阔,日军修筑了机场,对盟军的进攻航线威胁很大。

    美军第五航空队对米罗岛实施了大规模轰炸,日军机场已被完全催毁,无法使用。可岛上还驻守着上千名日军,需要地面部队登陆才能清除,这个任务就交给澳军第五独立旅来完成,美军两栖突击营作为辅助力量参加作战。

    摩根中校当然清楚登陆作战伤亡很大,但他想让刚训练好的新兵们获得一些实战经验,况且岛上日军也不多,适合拿来练练手。澳军第五独立旅已经成功登陆了,正在想内陆挺进,突击营只负责后方警戒和清剿残余日军的任务,危险程度不高。

    突击营这次扩编为两个连,具体编制和武器装备没有太大变化,还是以轻型装备为主,只是每个排增添了两具m-1a1*,以防岛上日军有坚固的碉堡和工事,敌后突袭作战时是不携带的。

    十几辆登陆艇顺利开上米罗岛西岸,没遇到任何抵抗,说明滩头阵地已经被澳军清除了,或许日军根本就没设滩头阵地。突击营迅速跳下登陆艇,挺进数百米集结,等待摩根中校的命令。

    摩根中校用无线电台和澳军指挥官取得联系,得知他们已经挺进至岛中央主火山之下,一路上只遇到日军零星抵抗,未见日军主力出现,可能已经死于大规模轰炸当中。此次战斗由澳军指挥官负责,摩根中校请求派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