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襄国四个城门旁边,都有专门的木制宣传栏。

    报纸的每一个版面,都贴在宣传栏上,又还分出赵国文字和小篆两种文字版本。秦国在天下推行统一文字有十几年,小篆成为天下共用的文字,懂得小篆的人比懂得原赵国文字的人数量多得多。

    在西汉前期,亦是用小篆作为文字,后来才改用隶书。

    下午时分,襄国东门旁边的宣传栏,一批民众围在这里,听着吏员宣讲着报纸内容。这些人以手工业者、入城卖农产品的农民为主,识字的人基本不会来这里听别人讲内容。

    吏员在认真宣讲着,百姓们津津有味地听着。

    每当宣讲完一篇新闻后,皆会有人鼓掌叫好。

    花了好一番功夫,终于将全部新闻讲了一遍,百姓们顿时议论起来。

    “朝廷真是好啊!我儿子从军三年,以往立功从未得到奖赏和升官,去年连升两级,今年初随同广武君北征燕国,又升了一级!现在已是都伯了!”

    “朝廷真好,真为老百姓着想!”

    “我家乡那边前不久造了水车,引水灌溉农田方便很多了!建造水车的是墨家工匠。”

    …………

    百姓们在议论纷纷,大家皆是怀着较为愉快的心情去谈论赵国之事。

    在这里的,还有个士子装扮的人,他冷眼旁观,并未参与到百姓们的议论当中。

    那名宣讲的吏员说道:“以往我们赵国那些当官的,对百姓不闻不问。自从我王去年率军赶往井陉之后,就大不相同了,朝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报纸中报道的,县令亲自下乡考察民情,关心百姓耕种,这是我王要求当官的必须这么做,要不然罢他的官。”

    讲解的吏员同样属于报社人员,这是由赵歇亲自培训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讲解,除了宣讲报纸内容外,还要适当向百姓宣传。

    吏员的说话,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同。

    “哼!焉知报纸所写的事情,是否真有其事!”

    那名“士子”发出质疑的声音。

    他的发言,在场百姓们听着很不爽,纷纷指责起来。

    那“士子”根本不在乎被人指责,反驳道:“这报纸是由朝廷印刷,里面写什么内容,还不是由朝廷说了算,我怀疑内容之真实性。”

    吏员反驳道:“百姓是有议论朝政的自由,但不得诽谤、诬蔑朝廷。你若无证据证明报纸新闻是假的,就不得发表此言论,否则便是诬蔑朝廷,官府必治你的罪。你可以不说话,但说出的话必须有根据!”

    赵国现有律法,是有规定不得诬蔑朝廷,至于什么才是诬蔑,赵王拥有最终解释权。如果拿不出证据而又质疑报纸新闻真实性,会被定义为诬蔑朝廷。

    在场百姓纷纷附和,厉声指责这“士子”,“士子”觉得是强词夺理,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悻悻离去。

    无论是由谁来当君主,总会有人不跟君王一条心,不发出不同的声音,赵歇要将这种人、这种声音边缘化。

    王宫,傍晚时分,赵歇正在阅读着第一期的《大赵时报》,报纸中的赵国文字版本,看起来甚感别扭。

    本身秦始皇统一文字是巨大的进步,后来西汉将小篆改为隶书又是一种改进。在赵歇眼中,恢复赵国时期文字属于历史倒退。

    只是在赵国复国后,已恢复采用赵文,赵歇不可能立即将之除掉,并且这并不很要紧之事,等到以后天下大局已定,再改进文字也不迟。

    赵歇又再详细听取报社社长钱劲的报告。除了报纸内容由孙叔通负责外,报纸的印刷发行、宣传、人事等其它事项,皆由钱劲负责。

    根据钱劲的汇报,报纸只发行了半天,便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绝大部分百姓喜欢阅读或了解报纸内容,对那些发表朝廷负面言论的人起到了较好的压制作用。

    至于城东门的那个士子,赵歇觉得有可能是敌国派来的探子,等锦衣卫训练有成后,一定要把奸细全部铲除。

    现在发行报纸是免费,只是暂时免费一段时间而已,以后推行到全国,会实行售卖模式,还可以做广告,既可给官营买卖做广告,亦可以收费方式向民间商人刊登广告。

    发行报纸既起到宣传效果,又还能直接或间接创造利润,一举两得。

    这几天来,赵歇抽出大量时间在宫外考察,事务繁忙,积压了好几天的奏章没有批阅,他匆匆吃过饭后,批阅起奏章来。

    不知过了多久,奏章终于批阅完毕,赵歇略感疲惫,打了个哈欠,站起来伸伸懒腰。

    “现在是什么时辰?”

    “禀大王,现在是亥时五刻。”

    十点十五分了,批阅奏章花了近四个小时。现在赵国治下只有赵地和燕地而已,要是以后能一统天下,要用于批阅奏章的时间会大大增加,做君王是件苦差事。

    古代缺少娱乐活动,一般比较早睡觉,平常赵倩九点至十点就歇息了。

    赵歇要回去自己的寝宫就寝,出来书房刚到寝宫门口,只见宦者令郦究走了过来。

    赵歇道:“寡人正准备就寝,所来何事?”

    郦究道:“大王,王后已有身孕数月,这期间无人侍奉大王。宫中不乏美貌体贴的宫女,大王若有需要,可挑选宫女侍寝。”

    “原来为了这事!”

    赵歇皱皱眉头。

    郦究道:“大王,这不是小事!古往今来,有哪个君王只有一个女人,望我王能多宠幸其她女人,多衍下子嗣。”

    他话中之意比较隐晦,有些方面不宜明说。

    赵歇能听懂话中之意,古代医疗条件差,生育婴儿夭折概率并不低,况且还不一定生的是儿子,连续三四个女儿都有可能。多几个女人,才能有更多保障。

    既要多繁衍子嗣,赵歇作为正常男人,本身就有那方面有需求,郦究特意提醒,赵歇也有了这方面意思,反正古代男人有这个特权,况且还是君王。

    男人纵欲过度会伤身,但硬是憋住也不好,已经三个月没有跟赵倩那个了。究竟选谁好呢?赵歇思忖起来,考虑了一会,他说道:“去通知秋菊,让她过来给寡人侍寝!”

    对于赵倩的贴身侍女杏儿和秋菊,赵歇有些了解。

    秋菊和杏儿只是平常习惯性称呼,秋菊姓名为于秋,杏儿名为王杏。

    杏儿活泼开朗,能说会道,能哄人开心;秋菊则性格内向、腼腆,不善言辞。两个人在行动上都对赵倩服侍得很好。

    赵歇来自现代,有现代家庭意识,希望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家人。但平常朝政繁忙,没时间陪伴老婆孩子,杏儿能说会道,能更好给家人解闷。

    考虑到家人因素,赵歇选择了秋菊。

    后宫,赵倩休息后,秋菊和杏儿刚浴室沐浴完毕,正准备去就寝,只见郦究带着几个内侍走来了。

    郦究对秋菊满怀笑意道:“秋菊,恭喜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