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紧接着,受阅部队开始演武。

    所谓的演武分成两部份,第一部份就是阵形演示,第二部份则是个人武艺展示。

    首先是阵形演示。

    但凡是受过训练的军队,打仗之前都必须先布好阵形,不然没法打。像国内外那些傻逼导演拍的战争场面,基本上就是两队人马隔一段距离站着,弓箭手射一轮箭,然后大家乱哄哄的冲上去一阵对砍,完了,一场仗打完了,是不是很简单?嗯,电影电视这样拍没问题,但在战场上这样干,那绝对是嫌自己命太长了。不组织好阵形,指挥官压根就没法指挥,而一支没有指挥的军队在战场上会是什么样的遭遇,用膝盖想都知道吧?为了将己方的力量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各国将领会根据自家军队的特长和武器装备,编组成最优化的阵形。比如说青铜时代就是冲击战车在前,重装步兵在后,车驰步奔,一举冲垮对方;而进入到封建时代,车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冲击力更强,更灵活迅捷的骑兵,这些骑兵会被布置在两翼,中央则是由轻重步兵组成的主力。秦军喜欢在军阵前方放几排弓弩手,见面先射上几轮跟对方打打招呼,射完了,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披着厚厚的皮甲的重步兵反复猪突,直到对手彻底崩溃为止。马其顿则喜欢用弓箭和投石索向对手倾泄雨点般的利箭和石弹,将对方打得伤痕累累后,长矛手放平长矛,矛林如墙狠狠撞上去将对方穿成肉串,伙伴骑兵再来个侧冲,一举打垮对手;罗马则偏爱三线列,投枪手站在最前列,剑盾兵在第二列,长枪兵在第三列,先是由投枪手向对手倾泄标枪雨,紧接着剑盾兵冲上去用短剑疯狂砍杀,砍累了就退回来由长枪兵顶住敌军,自己在方阵中休息……休息好了,再冲出去,继续砍!

    看,不管是圆阵、方阵、一字长蛇阵、空心方阵……只要开打就得先组成阵形,并且努力维持住,别让对方冲垮。一旦被冲垮了,战斗就不能再被称之为战斗,而是不折不扣的屠杀了。

    别的部队不知道,勇士营、骁骑营、四卫营这些禁军精锐平日里是没少在阵形上下苦功的。在将官的指挥下,数千人迅速组成严密的阵形,骑兵分布两翼,火铳手居前,弩兵在火铳手后面,弓箭手在弩兵后面,在这些投射兵的背后则是长矛兵组成的厚实阵列。火铳、劲弩、强弓轮番发射,在数十步外便让敌军感受到自己的热情。火铳和强弩的射速都是很慢的,一分钟能发射两次就算了不起了,步弓的射速则要快上许多,但非常耗体力,三者结合,在火铳、强弩发射完,重装装填的时候,步弓手便连发数箭阻击敌军,等到他们气力不继时,火铳手和弩手也装填完毕了,然后又是轮番开火……

    当敌军冲到面前后,这些投射兵便退入长矛方阵中,长矛兵放平那长达四五米的长枪,组成极为密集的矛墙,照着敌人疯狂捅刺……想要突破这样的矛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对方的士气崩了,否则就只有两种办法,一是用密集的炮火轰,一是派出几倍于敌的长矛兵跟他们面对面的对刺,一命换一命,直到将其拼垮为止。

    至于用骑兵冲……

    先问问战马敢不敢撞那密密麻麻的矛墙吧。

    几千年来,长矛一直是步兵的主战兵器,从来就没有被哪一件武器取代过,说白了就是因为它好用。数百数千名坚韧的步兵组成的长矛方阵,足以让数倍于他们的敌军束手无策,头疼万分!

    龙岩峰捏着下巴,看得津津有味,觉得这阵形演示比刚才那走队列精彩太多了。虽说其中的奥妙之处他看不大明白,但也能看出骁骑营和勇士营配合默契,阵形转变十分老练,显然平时是没少训练的。嗯,挺好,强兵向来都是练出来的,一支疏于训练的部队很难打得了胜仗。

    阵形演示完毕后,就是个人武艺展示了。

    首先上场的是勇士营中那些武艺超群的精兵劲卒。有神箭手向万历展示自己出神入化的箭术,对着九十米外的靶子嗖嗖嗖连发数箭,箭箭命中,箭镞透靶而出,由此可见那弓力之强劲。又有弩手半跪在地,手持枪强对着百米外的靶子射击,霹雳般的弦响中,利箭没入靶中,声势甚是骇人。龙岩峰对他们所使用的弩来了兴趣,小声问万历:“他们用的弩是什么弩?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万历说:“那个啊,是前兵部左侍郎刘天和在宁夏抵御鞑靼的时候造的。据说是有一次他领兵行经一座荒废已久的军寨时偶然发现了一批西夏人留下的强弩和弩箭,经过试用后觉得威力强劲,便命工匠仿造,花了好几年时间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