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林黛玉和藩新罗,做了李朝王后,于宫中兴起汉学热潮,教化臣民,颇为朝野上下称道。

    但因新罗地处偏僻,气候寒冷,她禀性本弱,天长日久,便落下了病根。不过二十余年,王后刚过四十,尚在盛年之际,因感风寒而逝。举国上下无不悲恸,臣民缟素,服丧三年,以表哀思。

    黛玉这一世已完,魂魄仍复了绛珠仙子本真,回归离恨天太虚幻境。

    警幻仙子早在境中等候,见她归来,上前笑挽了她手道:“好,好,这一回可称得上是圆满了!”

    黛玉却回首望了望茫茫云海,心有不足之意,半天方叹道:“总还是有放不下之事。我如今方知,以一人之力而扭转天命,竟是如此之难!”

    警幻笑着引她进去,口中道:“你倒是悟了。凡人之力,便是登峰造极,也不过移山倒海,至于命数,却难改上一二。如今你回归仙子本分,执掌薄命司,注册凡尘中一干为情所困的女儿,渡她们出苦海,重入轮回,才是正经。”

    黛玉听说,恍然大悟,还未等进去,只见那薄命司内竟冲出数道白光,在云中盘旋一阵,四散去了。她急急进房察看,见当初那“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在柜外掉落,七零八落的,那白光显然便出于此了。

    及至翻阅时,见当初图画、判词早已变了样子,细细写着金陵某氏,生平如何等事。翻到自己与宝钗那页时,见也不是当初之语,写的却是这一世的事迹,不免纳闷。

    警幻知道她疑惑,在旁笑道:“你这一番下界,改了数人命运,这册子自然也随之而改。至于册上事迹,如今你仙元已复,便可得见全貌了。”

    黛玉点了点头,再翻后面,果然凤姐、探春等人的事迹也变了。她不再多看,放下册子叹道:“警幻姐姐说的有理,这薄命司内尽是我辈女儿,身世凄凉,哪个不堪怜惜!今后我总要一一帮她们扭转过来,也不枉了为人一遭。”

    ※

    自这一日起,黛玉便坐掌太虚幻境薄命司,凡有世间命数不偶的女儿,死后魂归离恨天,按规矩先来她这里报到,待她注册平生事迹,施法除去前世冤孽情愁,再送归轮回。

    某日正独坐司中清静片刻,见门口又有人来,尚未进屋,已经盈盈拜了下去。

    黛玉见那女子身形高挑,身姿曼妙,穿着淡绿色衣裙,行动中颇显雅致,只是低了头,一时看不清面貌,便笑道:“姑娘不必多礼,请进来说话。”

    那女子道了谢,便起身走进来,站在黛玉面前,忽然疑惑道:“你……你就是绛珠仙子么?”

    黛玉听她声音也十分清脆,如漱玉流泉,令人心旷神怡,更添了几分好感。不由得也起身道:“怎么,你看我不像?”

    这时也看清那女子不过十七八岁年纪,一张瓜子脸,肤色白皙,只是像长年不见日头似的,脸上缺少些血色。但论相貌,虽比不得前世所见的钗、湘等人,却也不逊于三春了。

    黛玉虽重生一世,寿数终于四十,但回归仙人之貌,仍是十几岁的女儿,看起来倒比这绿衣女子还年轻一些,想她因此疑惑,也不为奇。

    绿衣女子却连忙摆手道:“我只是随口问问,仙子勿怪。我听说人死之后,魂归地府,再入轮回,怎么我却魂飞天外,来到这里?”

    黛玉在薄命司日久,晓得这里规矩,但有合乎太虚幻境收容的魂魄,皆在入轮回前来到此处。其间冥冥之中,已将缘由向魂魄说明,嘱其到某某司找某某仙子注册。所以现在这绿衣女子有此一问。

    这番解释黛玉也不知说了多少回,自知是省不得的,也不嫌烦,又向她说了一遍,便重新坐回桌前,提了笔道:“你只对我说了名姓籍贯便可。”

    绿衣女子听了解释,放下心来,重新施了一礼,轻声道:“我复姓公孙,名绿萼,世居中原,便在襄阳城外的绝情谷中。”

    “绝情谷?”黛玉怔了怔,心想怎么有如此奇怪的地名,但还是依言写了下来,随即放了笔。

    公孙绿萼睁大了眼睛,只道她还要问自己生前经历,不想那笔自己便在纸上动了起来。细看之下,那一行行的字迹,写的可不就是自己生平之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