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骆驼死了还有架子在,郑斌虽然是个行将没落的地主羔子,但好歹还有辆一匹驴子拉的车坐。与郑斌同去邺北客栈的除了郑贵外,还有一个五大三粗的家仆郑玄,这郑玄大约三十岁出头,属于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的闷汉。不过闷汉归闷汉,郑玄却是力量技巧型的人物,那身板比郑斌足足大出来一圈也不止,一般人五六个也别想在他手里赚得便宜。

    秦老太太就是这点好,心善。当郑玄自己卖身进了郑府以后,老太太见他有些手段,便让他当了看家护院,郑玄倒也忠心,虽然不大吭声,但是做事很是用心。老太太一死,郑斌当了家主,郑玄顺理成章的成了他的贴身保镖。

    邺城位于现在河北大名附近,从唐朝后期一直到五代北宋都是北方重镇,也是个人口稠密的地方,但是经过梁唐晋汉几朝的战乱折腾,景象已经大不如前,不过比其他地方还是好了许多。

    郑斌来到这个时代以后一直居丧在家,今天还是第一次出门,自然要好好看看古代城市的真实景象。这邺城街面其实与现代电影城弄的那些仿古城池也没什么大区别,两边店铺林立,货摊相接,字号旗幡迎风飘展,人来人往中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要说唯一的差别那就是这里人身上的衣装是正统的古料,比电影城那些群众穿的冒牌货不在一个档次上。

    邺城客栈位于邺城北门内,距离城门有两个街口,虽然战乱刚过去不久,但依然是邺城北部最繁华的地带之一,店面两层,最底下大堂是酒馆,楼上一层供人住宿,这种布局是五代时典型的客栈格局。

    “哎呀,少爷,大管家,您二老今天怎么来啦?”

    还未进门,客栈掌柜孙有海便拿着块湿抹布满脸笑容的迎了出来。这个孙有海郑斌在秦氏夫人的葬礼上见过一次,虽然印象不深,但感觉这人很圆滑,应该说印象不是很好。

    “今天出老夫人的头七了,少爷过来看看。你们忙去,不用管我们的事。郑玄,你去把驴拴好。”

    郑贵虽然在在郑斌面前低声下气,但在孙有海面前却摆起了十足的大管家架子,吩咐完郑玄,先让郑斌前走一步,他自己接着跟了进去。

    “诶。”

    这个“诶”字还是郑斌从郑玄嘴里听来的第一个字。郑玄嗓音粗重的答应一声便闷着头牵驴向客栈旁边进后院的门走去。

    “少爷,大管家里边请。福根儿,快给少爷、大管家上茶,别磨蹭!”孙有海见郑斌他们进了门,连忙一路小跑跟在旁边招呼,“少爷,嘿嘿嘿,您老不常来,也不知道现在生意难做,不过托少爷的福,刘七爷、郑三爷他们哥几个很是照应咱们客栈,别人也不敢上门寻事。您看这客人,现今是没法和先前比了,人少店多,谁都想谋个吃食不是?少爷,您说咱这……”

    郑斌在孙有海的唠叨声中坐到了酒馆最里面的一张桌旁,等福根儿上来了茶,他便打断了孙有海的喋喋不休。

    “孙掌柜,你去忙去,我和大管家就是来看看,这里的事你不必操心。”

    “这——”孙有海知道这个以前从来不在客栈露头的东家烦了,这位东家可不是个好招惹的主儿,“好好,少爷你们先坐着,一会儿想吃点啥再招呼小的就是。”

    孙有海走了,郑斌的耳朵总算清净了一些,这才有心思观察酒馆里的情况

    酒馆面积还算不小,内里至少排了二十张个桌子,然而桌子虽多,客人却少,等中午用完了饭,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四五桌人。郑斌看着气闷,知道这是生意不好,无奈之下只得要过水牌看起了菜品单子。

    嗯,问题确实不小,邺北客栈所有的菜品都是北方人常见的大路货色,茶品也没脱出斗茶的那几个品种。总之一句话,没有特色。再加上管理不善,根本没有竞争力。

    这次从来不操心生意的九虎郑斌确实上了回心,虽然生意清淡,但却一直坚持到打烊时分还没有走的意思,弄的郑贵和掌柜孙有海都有点急了。

    “生意不行啊,孙掌柜。你就没想个法子?”

    等最后一拨客人离开,郑斌将孙有海叫到了面前。这叫法好,没有了客人,孙有海就算挨骂,脸面也丢不到外头去。

    东家这样说已经是责备了,孙有海是接来送往的人,还能看不出来?不过事实摆在眼前,他也不敢乱说什么。

    “少爷。您也知道现在的行市,好容易安稳了几天,这店子是越来越多,可吃饭住店的人比先前还少。小的也不是没想法子,只是大家都是如此,哪里有什么好法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