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唐门密辛的整理,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

    鬼谷子的另一个弟子,秦汉。

    魏义修上郡要塞所抗合纵,就是秦汉所提。所谓合纵联盟,便为抗武联盟。

    秦汉字季子,雒阳人,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谋略之术,随后伏案钻研姜太公之【太公阴符】,其后出师游说北国。

    但当时秦汉却被北肃王不喜,所以最后他只能郁郁而归。

    吉利二九四年,也就是燕文公二十八年,秦汉到了燕国,一年后才终于得见燕文侯,秦汉游说燕文侯,先从地理上分析了燕国与北国的相依之势,接着批评了燕国的战略错误:担忧千里之外的武国,缺不担心百里之内的北国。

    最后建议燕文侯合纵北国,结为一体。

    燕文侯认为秦汉之议很有道路,允诺秦汉“如果能以合纵之计维持燕国安定,愿举国想报。”于是资助秦汉车马金帛,前去再次游说北国。

    秦汉第二次来到北国,终于得见北肃王,提出六国联合起来抵抗武国的主张。

    秦汉详细分析了北国和其他国的关系,指出北国对姬国,烈国的战略相依关系,进而说明了自己的合纵主张:姬国,烈国,鲁国,蛮国,燕国,北国六国联合起来 共同对抗武国,如此一来,六国一体,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北国的霸主事业也就成功了。

    北肃王最终采纳了秦汉的“合纵”主张,资助他去游说其他各国加盟,以订立合纵盟约。

    秦汉在北国游说成功后,又担心武国军队打到北国,盟约还没结缔就遭到破坏,于是决定智激同窗魏义入武国,维护萌芽期的联盟。

    秦汉悄悄派人去劝说魏义来投奔自己,魏义到后,秦汉却故意不予理睬,并当众羞辱后打发他离开。魏义又羞又气,想到各国中也只有武国才能威胁北国了,于是便前往了武国。

    秦汉又暗中派人资助魏义到达武国,并帮助他见到了武王,最终武王任用了魏义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的大计。这时候一直帮助魏义的人才说出秦汉所谋,故意激怒与他都是为了他的今后发展。

    魏义知道后,感叹自己这个师兄谋略之高明,好胜心起,许诺秦汉当权时不攻打北国之诺言。

    于是秦汉便为自己的游说六国,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不久后,秦汉果然成功,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秦汉则被任命为纵约长,并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而唐门秘辛便是为秦汉所整理著作。

    鬼谷子门徒,一个佩戴六国相印的联盟纵约长,为何会对唐门灭门一案如此好奇呢。

    再后来,魏义最终后悔了当时意气用事许下的承诺,可是承诺已下,他便唯有想办法将秦汉逼出北国了。

    于是为破坏合纵联盟,武国说服鲁国烈国攻打北国,北肃王大为气愤,认为是秦汉的合纵之谋所害,不仅没能与鲁国烈国根固结盟,还得罪了武国。

    伴君如伴虎,秦汉害怕北肃王一怒之下杀了自己以示好武国,便逃离了北国,出使去了燕国。

    秦汉离开北国后,合纵盟约也便就此瓦解了,直到多年后的犀首衍再次取得六国相印才得以重新结缔合纵盟约。

    也由于秦汉的逃离北国,终于是让这份他编写的唐门秘辛重见了天日。

    也让隋追风和程幼薇看到了这份史玉柱或者应该叫做唐顶天的男人的“前世今生”。

    似乎冥冥中有股无形的绳索,链接着史家,苏家,和季家,也连接着史秀莲,苏风与陈是非。

    以及后来的后来,加入其间运转轮回的李十元,隋追风,任无名,大黄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