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皇城内,没有封号的几个皇子还都住在里面。
  皇长子赵挚坤身居太子之位,住东宫。
  五皇子赵言谦住其左,住谦世宫。
  八皇子赵堪暨住其右,住吾意宫。
  九皇子赵先真因天生痴傻,准其留在母妃身边,住云芬宫。
  十一皇子赵禀池封云闲王,早早封王赐府邸。
  二皇子赵阳乾天煞九阴,得高人指点送九阴之地二十年整,与皇城和阴阳之势,保东壤太平。
  三皇子四皇子是双生子,早夭。
  最小的十三皇子只有五岁,因为母亲早逝,早早就留在了太后身边。
  “于公公,这两天外面怎么回事?”赵承义坐在龙椅上,头戴龙冠,顶端颗颗珍珠浑圆饱满。此时他手持奏折,端看着上面的内容,里面都是一些关于庄吕边关的事情。
  “回陛下,老奴听说最近的传闻都是来自丞相府,很多人都在说未离已经不再是东壤的鼎立之足。仗着自己的功绩逼陛下下旨赐婚,借吉避凶。也有的人说一切都是……额……”
  “怎么了?”赵承义抬起头,拧紧了眉头,严肃的看着于公公。
  “噗通”一声,于公公赶紧跪在地上,额头上大颗大颗的冷汗冒出来。
  “……是!是!老奴马上说,”于公公没有擦拭自己额头的汗水,任由他们顺着脸颊流下来,渗进衣襟里。“还有一个传言说一切都是皇家的阴谋,就是不想丞相未离在民间的威望过旺,影响皇权。而且……,而且……”
  “说!”赵承义一声低呵,不怒自威。
  “而且下面人说已经有好多人相信了,只是被拦下来了,还没有成气候。老奴这两天也差人在查是谁放出的风声。”见皇位上的赵承义没有再出声阻拦自己,于公公稍稍放下心来,脑子里疯狂的运转应该要说什么来转移一下这个沉重的话题。
  “几天前十一皇子让他铺子里的人故意挑唆将军府和丞相府,是丞相未离化解了危机。外面的百姓应该不知道幕后之人是十一皇子,这件事情最后就不了了之。现在那个掌柜还活着,应该是云闲王府管家刘晓峰的作为。
  这两天的事情,起初老奴查到是七公主,但后来应该是五皇子的手笔。是他……”
  “太子呢?”赵承义不想在听一些旁的无用的事情,他想确定心中所想,直接打断到。
  “东宫没有动作,太子殿下最近都没有离宫,一直在东宫里。”突然于公公相似想到什么似的,声音拔高了很多,“哎呀!老奴突然想到……”原本就在想怎么赶紧转移陛下的注意力,想到这件事情才赶忙的出声道。
  赵承义被于公公突然举动吓了一跳,他有些不悦的皱紧了眉头。
  “做什么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陛下赎罪,老奴知错了,只是想到再过几日就是二皇子二十岁生辰,想问陛下是不是要差人接他回都。”于公公赶忙跪着一小步一小步快速的挪到赵承义的脚踏旁,“老奴知道,陛下疼惜二皇子,毕竟他是贵妃在这世上最后的血脉,又是这样的命数。”
  于公公小心翼翼的抬头偷偷的看了一眼赵承义,见皇上眼中只有深思,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愤怒,于公公知道他提到的这人起作用了,随即他练了练心神继续说道:“奴才听说那九阴之地一毛不拔、寸草不生,常年寒风凛凛,昼夜温差大,连动物都不常出没生活环境特别恶劣。老奴以为,二皇子为东壤的昌盛做了很大的牺牲,殿下回都的事情一定要大操大办。一来让外面的人看看皇家的威严,二来可以让二皇子在百姓中树立形象,这三来,还可以转移群众的注意力,现在这件事情的影响也就是小人的无稽之谈了。”
  “是啊!”赵承义感叹了一下,“于公公深知朕的心思,既然你已经做了谋算,这事就交由你去办吧!于公公是先皇在自己还是幼子的时候委派到身边的。虽是个内臣,但确帮朕做了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龌蹉小人之事。”
  赵承义似有所感,他看着于公公,没有指责他的逾越,反而肯定了于公公的所作所为,这其中是对于公公的信任和依赖。
  可那眼中的意味分明确不知所为了。
  听到这话的于公公先是庆幸自己躲过一劫,后是欣慰赵承义还记得自己的好,再后来……,于公公微眯的双眼圆瞪,他有些不可置信的匆忙看向皇位上的中年男子,这个他从小看到大的,为其谋划,为其崭露头角的男子,不免心凉。
  此时的赵承义已经收回自己的目光,重新看向了手里的折子,仿佛没有注意到于公公的视线,专心的处理着朝政。
  于公公一直跪在地上没有动,他知道刚刚自己已经逾越了,此刻是万不能再出偏差的。
  约莫过了两刻钟,赵承义才像是刚刚发现于公公还跪在地上似得急忙说道:“于公公怎么还跪在此?快快起身,您老年岁大了,切末伤了身子。您可是从小看着朕长大的,在朕的心中,您可是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朕现在身边无事,您就回去歇息去吧!”
  “遵旨,奴才告退!”于公公慢慢的站起身子,没有抬头看赵承义,站起身子后依然是弯着腰,双手作揖,一步步退出御书房。
  每一步走的都很沉重,不知是在迎接什么的到来。
  于公公走出了御书房,没有马上吩咐人去办事,而是停在门口看着里面,好似要透过房门看清里面人的想法。他在他身边数十载,怎会不了解皇位之上人的想法。猜疑心重,凡事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从不顾忌什么。
  以前是有他从旁协助,到是没有什么大乱子。在经他推荐见了那个人之后,行事作风开始井井有条,在得到上官家鼎力支持后,慢慢扩大自己的势力,招兵买马,循序渐进。
  但要不是那人以强硬的手段除去当时最有势头的三皇子,帮他坐稳了皇位,赵承义早就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了,而那人之后就隐世在民,给予了赵承义全部的权利,销声匿迹,在不过问世事。
  在赵承义在位的几十载,都是他于公公人前鞠躬尽瘁,人后帮他阉割他不喜之人,为此他的恶名人尽皆知。只是大家都是聪明人,装糊涂罢了。
  可如今,赵承义的猜忌之心已经变本加厉,自己万般小心还是处处不得堤防。生怕不小心处了什么逆鳞。
  圣意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猜的,猜出来也不是他可以说出来的。
  刚刚赵承义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恐怕时日无多了。
  “哎!休矣啊……”两行清泪滑落于公公的脸颊,他抬头看看头上的青天,抬手拂去脸上的泪水,眼神变的坚定起来。“看来,是要请那人回来了!”说完抬脚缓步离开。
  旁边当差的宫女太监以及侍卫们都低着头,视而不见。
  在宫里面想要活命最根本的就是要装聋作哑。可是……,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