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厨房炉灶前生着袅袅炊烟,浓浓酱香萦绕在庭院间,一种其香无比的全新味道正逐渐诞生!

    距离“鳗鱼节”开幕还有些天,沈玲珑正对这道历史悠久、富有人文情怀的料理做着最后的调制。

    她看中这道料理有着令人深陷其中的魅力。

    以竹签串成、深入人心的独特风味与造型,无论是其方便携带的特性还是殿堂级的味蕾享受这一切,无疑都相当契合美食文化周的氛围和主题——“街头小吃”!

    而在拜访了谷川家的镇店之宝后,她最先想到的,就是要调制出专属于中式风味的蒲烧酱汁!

    “尝尝。”她舀动了酱料,自觉味道已经和理想的较为接近。

    “嗯~”赵雨东酌着品味道,“这个酱料甜中带着甘香,味道非常醇厚,跟日式的酱料大有不同!这里面是放了什么啊?”

    沈玲珑眉目一舒,正要道:“里面是用了清酒、糖”

    正当这时,门外一记货车的停靠声震响了这片晨寂——

    货车熄了火,前院进来几位阿叔阿姨,正在一边“咿呀、咿呀”地喊着口号用劲跟着在卸货!!

    沈玲珑和赵雨东接着往门外一瞧,瞬即打起了精神,是鳗鱼养殖场的鲜货到了!

    正忙着干活的这些阿叔阿姨,是最传统的一代养鳗人。

    或许是常年在养殖场工作的缘故,虽体格算不上壮实,但个个都晒得肤色黝黑,朴实的外表下,闪耀着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师傅,这箱鳗鱼,麻烦请放这边。”沈玲珑领着众人到库房,“放这儿就行了,谢谢呐!”

    中间,那戴着顶草帽、长相温润的隆叔,好奇问道:“阿妹,你们进的这批鳗鱼是用作什么啊?”

    沈玲珑称道:“这些鳗鱼,是准备在‘鳗鱼节’用的。”

    “呀,那可真是好~”隆叔温和一笑,感叹,“今年还算是天公造美,鳗鱼靓得很呐!往年要是遇上场台风,那可得减产囖~”

    听着隆叔以淡淡的言语悉数起鳗鱼养殖的经历,沈玲珑想着有来有往,转身,给在场的阿叔阿姨都发了张“鳗鱼节”的宣传单。

    “这届的鳗鱼节,就在下周举办。”沈玲珑介绍起,又邀请道,“有时间的话,欢迎来尝我们家的鳗鱼。”

    要能得到专职养鳗人的好评,她将感到无甚荣光。

    闻到,这鳗鱼将会在盛大的美食文化周派上用场,阿叔阿姨们内心感到欣喜而自豪,可面上,却只是反应平平,微微点点头。

    比起隆叔,徐姨似乎还有些腼腆,她从接过宣传单的那刻就开始讷讷地笑,抬头看了下眼色,欲言又止道:“这个鳗鱼好吃嘛?”

    另一位阿姨也跟着吐露心声:“美食节的东西,应该卖得很贵吧”

    几个人接连着流露出难为情的神态,“老实说,咱也没吃过。”

    沈玲珑表情微微一怔。

    想到这群日夜守候在养殖场的养鳗人,却舍不得尝上一口鳗鱼一时间,心情变得五味杂陈。

    “食盒,竹签,炭”

    清点过食材,赵雨东正在一头帮忙检查物料有没其他遗漏。

    他转头念道:“小吃桌,咱们需要备吗?”

    “主办方会提供。”沈玲珑低头查看着手上的明细,这是这次的主办方下发到每位商家的摊位指南。

    整份指南展开一看,里面还附了张巨幅的摊位平面图。

    一眼览过商家名单,赵雨东发现了一个有些熟悉的名字,“南记?”

    他指着图纸上,一排摊位里面的其中一格,位置正处在美食街中段,凤厨楼的对面。

    “是霍师傅的店。”这个消息,沈玲珑早就在厨协得知。

    凤城厨协这次选了两家店代表参加,一家是凤厨楼,而另一家,就是霍海文名下的南记。

    作为东道主,每一年,厨协都会慎重选择代表的商家,不仅是为了保持鳗鱼节这么多届以来,凤厨展现出的一贯高水准,并且还是基于一层考虑。

    在这为期五天的盛典,鳗鱼业协会还将根据每位商家的总营业额,以及市民参与票选“最受欢迎鳗鱼街头小吃”的结果,作全方位的考量。

    表现突出的商家,就会作为本年度的“鳗鱼美食文化基地”,被授予官方颁发的牌匾这,无疑是一项含金量极高的殊荣。

    眼下,一切为迎接鳗鱼节要做的准备,都已经完成得差不多,大伙儿头一回参加这种与民同乐的项目,感觉特别心潮澎湃。

    苏秀月赶早打扫完庭院,这会儿,正搬了张小板凳,挪到厨房门前,一边摘着菜叶,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

    最近,她也学着像年轻人那样,迷上刷某音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