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等齐名醒来,方时已经把锅里的东西都拿到了桌上。

    他感受到身上的毯子,傻乎乎地笑了,觉得方时还是心软。

    “起来就吃饭了。”

    “嗯。”

    他走过去,趴在桌子上,仰头看着她:“你真的不回去吗?”

    他是很想方时回去的。

    “不。”

    齐名失望地哦了一声,接过筷子,给自己夹了一块米果,边吃边看她。

    方时受不了:“你一直看我干嘛?”

    齐名:“看你有没有好好吃饭。”

    方时的手一顿:“然后呢?”

    齐名笑:“然后发现你有好好吃饭,你长肉了。”

    方时:……

    两个人吃完饭,齐名主动收拾了碗筷:“你去写作业吧,我不吵你。”

    齐名如果当个乖小孩的话,是真的可以很乖,很会让人心软。

    但方时不想写作业,她想和齐名好好聊聊。

    她靠着厨房的门上,看着齐名,齐名被她盯得有些紧张,只好低头假装认真刷碗,不知道她要说些什么。

    方时:“齐名。”

    齐名:“嗯?”

    “以后不要这样招呼不打一声就出来找我。”

    齐名不高兴了,闷声闷气:“但是我打招呼了你就不会同意了呀。”

    方时解释:“我不是不会同意,而是现在是寒假,快要过年了,你这个时候出来不合适知道吗?”

    齐名没想通哪里不合适的,他们不是好朋友吗?

    方时以为他听进去了,继续道:“过年了就好好呆在家里,不是还要走亲戚吗?尾屿市和常青市这么远,你这样跑出来,会让人担心。”

    齐名把碗叠在一起,转头问她:“那你会担心我吗?”

    方时一愣,无奈一笑:“会,所以你不要乱跑可以吗?”

    齐名高兴了,低头继续刷碗,说:“但是方时,你也要知道,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可以照顾好自己。”

    这句话要是几年前的齐名来说未免有点没有说服力,但从现在的齐名嘴里说出来,倒有那么一点可信度。

    方时不得不说出真正最根本的原因:“可是齐名,长大了,人就要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老是随便去打扰别人。”

    齐名的手一顿,意识到方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眼泪啪嗒地掉进洗碗池里,他低着头,一声不吭,方时没有发现他哭了。

    方时:“齐名,我想好好读书,和朋友偶尔联系就足够了,不需要这样老是需要见面或者黏在一起,你可以给我写信,我都会看,但下次不要这样一个人跑出来。”

    对方时来说,她是无法理解为什么齐名对感情有这样大的需求,几个月没有见面就能不顾一切地跑出来。

    他就像是一颗太阳,肆无忌惮地散发着光芒,也热情地去索取想要的东西,可是,那些对她来说过于激烈的情感,她都没有,甚至无法理解。

    齐名让她觉得很困惑。

    但齐名觉得很难过啊,他的世界里没有边界感这三个字,对他来说,喜欢的就要去触摸,去靠近,哪里有不能接近的道理?

    他哽咽:“你不要我了吗?”

    这话有点让人想要发笑,两个人的关系哪里够得上要不要。

    可齐名措辞失当,或许也是情感波动过大所致。

    方时意识到自己似乎又把人惹哭了。

    “我们是朋友,是很好的朋友,也或许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但也只是朋友而已。”

    “好好读书,比什么都重要,你不要哭了。”

    最终方时只这么说。

    齐名:“我不是要哭,我就是忍不住。”

    他用手背擦了下眼泪:“我知道了,方时,下次我再来找你,会先告诉你的。”

    他讨厌好朋友这三个字,为什么好朋友不能一辈子在一起?这一点都不叫好朋友。

    方时心软了,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对上他还挂着泪珠的睫毛,抬手帮他把眼泪擦干:“暑假想来就来吧,但是过年就不要来了知道吗?”

    齐名看着她,撞进她含笑的眼睛里,许久:“……嗯,我考虑考虑。”

    方时真是被他搞得没办法。

    “明天有想走走的地方吗?我带你去看看。”

    齐名:“我想想。”

    他现在是彻底闷闷不乐了,但他还是想要和方时分享自己的生活。

    “你上次给我买的MP3我有好好练听力,这几天我在家里都有在听。”

    方时点点头。

    “期末考我又进步了,现在是年纪一百二名,就是英语还是不太好,不过我有在努力。”

    “上个月老师喊我们写作文,我写了你,我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大家都笑我。”

    说起这个他也很是郁闷,只是写个作文而已,为什么要被笑。

    他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又看看方时:“方时,我们晚上出去玩好不好?”

    方时放下笔:“你想去哪玩?”

    这是她难得的纵容,看在某人今天被她惹哭的份上。

    齐名也没有主意,他只是想出去看看。

    “我们就出去走走就行。”

    “行。”

    “厨房里煤气关了吗?”

    齐名点头,“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