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那时大将军驾马疾驰,手执银枪,踏烟飞出。一眨眼便至敌军前方,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银光一闪,大将军手起枪落,一下子便将那西夏首领也桑击落在地。”

  “好!”

  说书人眉飞色舞的讲述一完毕,台下便爆发出雷鸣一般的鼓掌声。伴着掌声的还有那潮水般涌来的赞叹声,仿佛刚才当真有一场精彩刺激的战斗出现在他们面前。

  在茶馆右侧绣着大朵海棠的屏风边,江楚宁身着淡青色男装,坐在一张不太起眼的圆桌前。

  在这一身男衣,面无粉黛的衬托下,她清俊的面容让人意外得与男子极其相似。

  她那像着男子般的剑眉星目,使她的五官显得更加英朗。加之她的身形修长,腰背挺直,匆匆一瞥倒是许多闺中女子的梦中的理想情郎模样。

  江楚宁听着说书人的讲述,将桌上的茶盏拿起,品了品那稍微有些凉的茶水。

  放下茶盏,江楚宁的嘴角微微勾起,不屑地轻声道:“什么手执银枪,什么一击而落,编故事时就这样胡诌八扯。他江楚烨会用枪吗?拿着枪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了。明明他最擅长的是剑,怎么就硬生生给改成了枪?”

  由于她的声音很轻,坐的位置也比较偏,所以这番能引起民愤的话语并未被他人听见。

  说书人仍在继续讲着镇国大将军江楚烨在战场上的英勇身姿,底下人仍旧拍手朗朗叫好。这是近来最受欢迎的说书,只要讲起这个,那茶馆的生意一定不会差。

  镇国大将军江楚烨,在两年前还是一个别人眼中爱闯祸的毛头小子。镇国公府江家的小公爷,或许算得上是江楚烨最能叫的响的名头了。

  镇国公家的祖上乃开国老将,大齐朝定鼎之时,功勋甚多。但由于他久经沙场,身体大不如前,故获封镇国公后便特许迁至安州居住。

  说是养伤,当然也还有恐其功高震主之嫌。

  不过当时的老镇国公,也并没有对此生气,领着一家子欢欢喜喜地跑到安州去。一天天的看着美景,品着香茗,日子过得倒是好不快活。

  但这样的日子这般过着,江家在朝中的权势却也愈来愈少。

  提起镇国公一家,人们虽是心存对开国老将的敬意,但亦是少了几分热情。世事犹是如此,过往再辉煌,如今若是两袖轻轻,也不免遭人冷漠。

  一代代传下,江家这么多年愣是一个武将也没出,个个全是手执折扇的文人雅客。

  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提起江氏一族,在感叹之余也不免讥讽几句尽些不肖子孙。

  但两年前与西夏的战争,却使这逐渐淡出朝堂的江家,再一次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

  西夏来势汹汹,我朝迎敌之初几乎是溃不成军,大齐上下皆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境遇持续了一年多,在皇帝开始犹豫要不要议和之际,镇国公上书举荐自己的儿子江楚烨上阵带兵杀敌。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尽是嘲讽之言。

  或言镇国公借国难之际抬举自家儿子,或言镇国公人老脑昏,平白将儿子往虎口里送。皇帝对此人亦不报什么幻想,不过死马当活马医,便拨了一小队兵士供他差遣。

  不料这竟是两军交战的转折点。江楚烨的用兵才能充分展现,仅仅几千人的兵马竟被他当成了千军万马,一连打了好几个胜仗。

  自那时起,皇帝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将江楚烨封为元帅,命他领军对敌。

  经过一年的反击,大齐不仅收复了失土,还大获全胜。凯旋归来之际,镇国公府江楚烨的威名,早已无人不知。

  皇帝为表其骁勇,封其为镇国大将军,令镇国公府从安州再迁回到帝都金陵。

  此时江楚宁所见的说书内容,自然是对哥哥江楚烨战场雄姿的再现。不过对她而言,这内容当真是漏洞百出。她一边听着,一边喋喋不休地挑着错漏,倒也别有一番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