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羌人、起义军行军赴江浙的同时,驻扎在彭城的怒王军也顺着京杭大运河而下,大战蓄势待发。

    赵清姿忧心忡忡等着军队护送粮食归来。不仅穷苦百姓等着粮食下锅,开仓赈济之后,军粮也所剩无几。打仗最要紧的就是辎重,食不饱力不足,拿什么作战?

    等了足足七日,传来了好消息,运粮的部队满载而归,算是解了眼下的危局。

    随粮食回来的还有碧荷的亲笔信,洋洋洒洒十多页,信中详细说了她们这几年的经历,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照着赵清姿的意思,收养了不少孤女,铺子中雇佣的也是女子。

    言辞间洋溢着对她的思念,信的末尾写道:“我与文杏、李掌柜日日盼着与小姐重逢。茶不思、饭不想,就念着小姐做的香喷喷的叫花鸡。”这丫头还学会打趣她了,从前大字不识一个,如今写一手娟秀的簪花小楷,想来也是请了夫子研习文墨,她颇觉欣慰。

    再次坚定了她的决心,将来要兴办女子私塾,让女子也能接受教育,必不能选什么《女诫》、《女训》这类专教导女人做奴隶的书。

    她捧着信读了好几遍,脸上的笑意就没消散过,直到祁瓒进来汇报军情。听到门外的脚步声,她习惯性地说道:“先生,可是有何军情”

    祁瓒许久没见她笑过了,可她的笑如昙花一现,在见到他时,立刻消失了。她以为是余信来了,所以才笑的

    祁瓒只觉得心口处像是被剜了块肉一般,绵绵密密的疼痛感袭来。

    跟着她一道来了江南,但接近她的时间仍是不多。赵清姿说不喜欢让人跟着,可在长安时,余信却能日日跟在她左右。

    “回禀主上,已派人将粮食分给饥民,辎重也在清点中,城防准备妥当。”

    “我知道了,你可以退下了。”

    他顿了顿,手里竹编的凤凰,终究是没有机会送出去。这些年养成的习惯,他觉得压抑时,总会编点小玩意,一遍遍回忆她教他编织时的场景,心神便能得到安宁。

    他心里不是滋味,但还是听话地离开了,甚至怀念起曾经一日挨三顿骂的时候。

    祁瓒走后不久,探子来报,原主母亲的事情有了些眉目,一干人等已交由大理寺审问。

    “让大理寺卿亲审此案,你们全程盯着,务必查明真相。”

    “属下遵令”

    赵清姿叹了口气,将碧荷的信妥帖存放起来,提着弯刀去了校场,这几日得加紧操练,不可掉以轻心。

    况且她得在将士们眼前露几手,鼓舞守城的士气,不能只做一个“话本”上中的人物。

    赵清姿深知士气的重要,前秦号称百万大军攻打东晋,前锋后撤时,阳平公苻融被诛,东晋宿将朱序趁此时间大喝一声:“秦军败了”。前秦军队即刻溃散,风声鹤唳,至此前秦一败涂地。

    校场之上,她举起淳化大鼎誓师,此鼎三足粗大,孔武有力,双耳厚重且大,有几分王者之气。大鼎重极,三五壮汉合举都都很吃力。

    她举着鼎,仍是游刃有余,大声宣告:“将士们,我军势如破竹,一统北境。而今羌人与逆贼兴兵来犯。所过之处,家家流血如泉涌,处处冤声声动地。贼寇意欲想屠城夺粮,想想家中的稚子、老母,我们这一战,是为他们而战。今日举鼎立誓,与诸位戮力同心,必诛贼寇,卫我子民。”

    护住万千生灵,问鼎天下。

    声如洪钟,掷地有声,话音一落,她将大鼎放下,直砸得地砖碎裂。一时军心大振,齐呼“怒王”,响彻云霄。

    三日后,羌人与起义军合力,号称五十万大军自滁州攻来,赵清姿下令守城。

    建业城中的守军不到二十万,人数上虽显劣势,却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多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况且建业内城十三门,俱是城池营垒坚牢。尤其是仪凤门,依山而建,城门建在两山凹之间,占尽地利。

    多年前,她与舞刀、弄枪许下并肩作战的心愿,而今也得以实现。

    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天佑建业。

    赵清姿虽不信敌军有五十万之众,却也不敢轻敌,从不敢松懈半分防备。

    不过两日,攻守之势易转,彭城的援军也赶到,遂成前后夹击贼寇之势。赵清姿不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但此战若能大胜,敌军溃散,一统南方也是指日可待。

    不过半月,兵败如山倒,王全忠率残部退守临淮关。溃散之后,他便晓得此生王图霸业已到穷途末路。千里淮河第一关,恐怕也挡不住怒王的铁骑。

    残阳如血,马蹄声断,耳边不绝的是呼啸而过的风声。

    太阳终究是要西沉的,成王败寇,愿赌服输,他只是心有不甘罢了。

    他想起死于苦役的爹,病死时瘦得皮包骨头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