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那人点了点头,答应了,复又开口说到,“在下王全忠,宿州下邑人,敢问姑娘芳名”

    “赵清姿”,她不是什么鼎鼎有名的人物,无名小卒,即便说了名姓,大约也无人知晓。

    才松了一口气,又被“全忠”二字惊了

    全忠这名字怎么有点耳熟,唐朝历史上也有个著名又致命的全忠——朱全忠,也就是朱温。

    朱温原为黄巢手下的大将,随黄巢攻入长安,后来却归附唐军王重荣部,参与平定黄巢的战役,因此被唐僖宗赐名“全忠”。

    但愿这位王全忠不要与朱全忠一样,来日成为王朝末年最大的割据势力,军队屠城吃人。

    她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也不允许它发生。

    “府里的人,都不许杀,让她们走。”他对着手下人下令到,语气相比跟赵清姿说话时,多了几分威严,俨然一副上位者的姿态。

    从前都是饥民,如今也有了阶级之分。

    赵清姿心中虽是忐忑不安,但面子上还是向王全忠道了谢。

    只见起义军举着火把,手中执刀冲进了燕王府。门口的侍卫毫无抵抗之力,终究是寡不敌众,弃刀而逃,万幸并没有人拦着他们。

    王全忠悄然站到了赵清姿身侧,观察起她的神色来。

    她听见府内传来不小的动静,女子的呼喊求救声,心里很是焦急,猜测着起义军约莫是在翻箱倒柜。府中的珠宝钱财,恐怕要被扫荡一空了。

    习惯性地看了余信一眼,他正低头看着手中的虎头茉莉,神情极为平和,月的清辉洒在洁白的花瓣上,人和花都蒙上了一丝圣洁的色彩,与当下所处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似是察觉到她的视线,他抬头看赵清姿,只是淡然一笑,并未发一言。

    “不要担心,承诺姑娘的事,在下必定做到。义师所过之处,不伤平民百姓,只是向权贵豪强报血海深仇罢了。”

    在王全忠看来,燕王府里的人,都是燕王的走狗,仗势欺人的强奴,比达官显贵更可恶。

    他们先前去的府邸,都不留一个活口,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这才是彻底的复仇,为他那悲苦一生的爹娘。

    但眼前人却是他在跌入尘埃,活得像一滩烂泥时,唯一愿意给他温暖的人。听说也有个镇国公家的四小姐,但他毕竟没有见过,单知道眼前这位女菩萨。

    王全忠还记得赵清姿坐着马车从他跟前驶过,车夫将一麻袋点心扔在他们跟前。她掀开车帘,双手合十,满脸歉意地看着他们,朱唇微启,似乎在说“失礼了。”

    低眉颔首,落在他眼中,便是周身散发着一种慈悲的光芒,他呆呆地望着她,直到马车消失在巷道中,才回过神来。

    他想起小时候,家门上贴的菩萨画像,据说并无男女相之分。若要他来说,菩萨就该是赵清姿这样的。

    后来他决定离开长安,去参加义王起义军,凭自己的本事挣个前途。在赵清姿曾经路过的巷道中,蹲守了许久,才又和她见了一面。

    过路的贵人不少,也只有赵清姿给了他三两银子,请他吃了一碗热腾腾的荠菜馄饨。

    在接受她的馈赠后,王全忠向她磕了一个头。

    既无男女相,王全忠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和赵清姿结拜为异性兄弟。

    他对菩萨绝无男女之情,只觉得不可亵渎。

    相比义王这样阴险狡诈之辈,赵姑娘才是真正值得交心的好兄弟,将来才是能过命的交情。

    “敢问,她们往哪边逃可以保命”

    “延秋门,让为首的拿着我的手书,即可顺利过去。”

    “劳烦你等会儿派人拦住她们,将情况告知。”

    燕王府的人争先恐后地往外逃,惊慌失措,虽是一群人,却犹如落单了的孤雁,跑得急,跌倒了,也没时间喊疼,只能咬咬牙赶紧爬起来,接着往外逃。

    她们赤条条来到这世界,进了锦门绣户,却始终是过客,是繁华烟云的旁观者。

    到了门口,王全忠按赵清姿说的,下令拦住了逃亡的众人,一一交代清楚了。正欲放行时,赵清姿示意稍等一会儿,她看到了一个老熟人——姜婉。

    姜婉身上依旧穿着燕王赏的那身云锦,在人群中格外显眼,正仓皇地看着赵清姿。

    赵清姿想倘若不给姜婉一个教训,她活着出了长安城,指不定又想着暗害哪位可怜女子。

    她阻止了姜婉害柳莺莺,姜婉也还未来得及对冯薇下手,所有的罪孽,都还未成定数,姜婉罪不至死。

    赵清姿从人群中一把将姜婉拎出来,收着力气,使了一成的劲,照着脸给了她两个火辣辣的巴掌。

    饶是没用什么劲,也足够将姜婉打懵了,她还未反应过来,赵清姿已左手穿过胁下将她提起。

    赵清姿右手扼住姜婉的咽喉,附在她耳边,沉声道:“你听着,以后这天下,悉将掌于女人之手。你那后宅阴私手段,趁早收敛,无怪不得我瞧你不上,这等上不得台面的腌臜算计,用来对付燕王,我敬你几分,如若再被我撞见暗害其他女子,定要你项上人头。我救你不费吹灰之力,我要杀你,也不过反掌之易。”

    赵清姿的声音极小,只有姜婉听得到,却是用尽了她所有的震慑力,真真假假,她也要把狠话说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