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林场带来的一次次变化改变不了村子里的安详清闲生活,人们对林场那边的稀罕事儿渐渐失去兴趣,那里的一切和他们无关,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清明节前几天,村里几个父族老人,自认是本地场面人,挨家挨户收钱,筹办第一届包氏宗族“老坟会”。

    这是种宗族事务,所谓的老坟会,就是个祭祖仪式,包氏子弟在祖坟前举办的一场集会。祖坟在东边五里远的偏僻包庙村北田野里,一片黑森森的松树园里,那里有座大坟场,据说是包氏祖先坟墓。收钱是为了买香烛鞭炮和吃饭钱,多少不限,随份子一样都是三五块钱的交钱登记。

    这是范店老天牌包澜府主持推动的活动,有了初一在他家的经历,包文春对这种毫无意义的事很反感,他正在担任钢筋工,焊制许多锁扣,计划把檩干固定在仓库顶棚上,然后铺上木板,上面再钉上彩钢瓦。这工序就等包大林、王志峰房管所老张下午开车回来,从县林业局拉回来杉树檩干就开始,工作很忙,就看了眼带队的鲍守彦,没有搭话。

    三爷来了,一听说情况,立刻表示支持,这是给孙子扬名立万的机会,怎么能不参与呢?回家就拿来五十块钱,交上去,说“老三,记上包文春的名字。”

    老三就是鲍守彦在兄弟中的排行,他以前担任过国民政府领导下的乡公所通讯员,解放后被清算,化为地主富农,一直是专政对象,这几年政策松动,又出来参与社会活动了。

    包氏在本地的分部很广,这一带的包姓人家也确实太多,明末清初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到江西,后来回流到湖北麻城,然后就迁到本地两兄弟,这两兄弟很努力,三百多年时间,繁衍后代,从族谱字牌排列发现,十几辈人之间,就扩大了子孙四五千人。现在,周边的村子有包祠堂、包楼、包庙、包寨、包桥、包大洼、东西南北包庄、大包庄小包庄、等等!和外姓人杂居的,出门招赘的也是不计其数,现有的辈分同时存在有七代之多。

    本地的包氏家谱早已失散,只有口口相传的四句话,是延续下来的辈分排行。二十八个字轮流转,也不知道是不是记错了,才有这几句没有意义的拼凑。

    按照辈分排列,范店的包澜府辈分最高,澜字辈是包文春的曾祖辈,现存老人有八个,包澜府年龄不是最大的,被默认为族长,是因为家住在古镇上,为人豪爽仗义。

    范店原来是个小集镇,刘邓大军南下时,在这里安扎过指挥部,很有名的。周边乡邻父族子弟来这里交易,遇到困难了,就找包澜府,借借磨磨周转小事,都能得到解决。他家里四个儿女都有孩子了,大儿子都有孙子了,依旧没有分家,一大家子快三十口人了,挤在一个锅里吃饭,妯娌之间没有拌嘴内斗过,这是四世同堂和睦家庭的典范,另一个原因是包澜府的二儿子和包爸一样,是个武钢工人,比老子更能仗财疏义,人脉交际更广泛。

    每年正月初一,附近包姓子弟,都会腋下夹着封糕点,前来拜年,风雪无阻。一来客就是十几桌,他家喜好这事儿,也承担得起,年前就杀猪宰羊准备,很愿意享受这种戴高帽子的调调。

    假如初一天气好,地面好走,来人就更多了,半条街都能坐得黑压压的。在这里,普通人只要和老天牌打声招呼问个好,就找地方坐下,等会儿就开席喝酒,一轮桌子不够,还有人等第二轮。自觉上得了台面的,才凑到堂屋跟前,和一些领导级别的父兄辈说话。

    各家都有难念的经,他家媳妇女儿孙子孙女早已心里叫苦连天,也不敢吭,看着一年多辛苦成果喂猪一样不见了,连点粪也攒不住,心里早就想哭了,见到一个个恁大年纪了,还喊奶奶的喊姑姑的,还得开心答应。

    现在的人就这样,越是惯着越是蹬鼻子上脸。见包文春忙着刺拉拉电焊,也不搭茬,鲍守彦嘿嘿笑着说“春子!出息了啊!到时候过去喝酒哈!”

    包文春扔掉焊帽,问“三爷,你说说家里祠堂和家庙的区别吧!”

    这个三爷是喊自家三爷的,鲍守彦也是排行老三,认为是喊他的,很高兴的说“一样吧!家庙是只能祭拜祖宗的,祠堂也是祭祀祖宗,还能议事、执行家法的吧!你是文化人,就细细说道说道吧!”

    包文春说“你说的也差不多,家庙是有官爵的人设立的,我们的祖辈里,谁当过高官,你们知道吗?现在不要了祠堂,一窝蜂都去野外坟地干什么?连自己祖辈的辉煌历史都不知道,连个族谱也没有,还祭奠什么?还不如在祠堂旧址上重新盖起来,咱们这里也热闹些。”

    包文春说话很尖锐,鲍守彦却觉得有理,年轻人有想法就好,连忙说“你是有学问的人,清明那天一定要去,给大家讲讲这事儿,重盖祠堂啊!上面能同意吗?”

    想起以前的批斗,他有点胆怯。

    见包文春重新拿起焊把,没有留客管饭的意思,只得和另几个人议论着走了。

    天气阴沉沉的,正是春雨潇潇季节。清明时节雨纷纷啊!仓库屋圈上的钢梁钢筋就那么露天淋着雨,没办法遮盖,三爷有些心疼,包文春说“不要紧的!上面喷涂的有防锈剂,形成氧化层,以后它们接触不到水,不会一直锈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