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年轻的太守, 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一面?徐庶按捺住心中的疑问,跟着荀澜和徐晃去了纸坊。

    纸坊又名“造纸厂”,听徐晃说这个名字还是荀澜特地取的。

    这时候造纸的原料很多, 尤其是在蔡伦改良了造纸的方法之后。最常见的还是一种以渔网和破布造出的麻纸,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皱、毫无美感可言。因为造纸有一道道工序, 这样的纸也价格不菲,所以纸并没有流行开来。

    荀澜让徐晃置办了纸坊后, 却额外取用了另外两种原料。一种是桑枝的茎皮, 还有一种是特地命人去千里之外的剡县,收的当地一种常见的野藤。

    野藤虽然在剡县根本不值钱,只要拿出来一匹布就无数人争相去溪水旁割藤, 自己去割也可以, 但运输过来着实麻烦。所以荀澜让他们带了些种子回来, 看看能不能也在颍川的溪水旁大量种植。

    在徐庶的记忆里, 造纸的手续十分的繁琐, 所以价格高昂, 而且造出来的纸张也不如布帛保存的时间长。

    “听说使君欲以造纸之法快速致富, 但据愚所知, 巨富之家多喜爱布帛, 普通的读书人多用竹简、木片来记事,您是打算卖往何处?”

    目前, 荀澜要养的人不止一千, 以后还要快速扩充。徐庶这些时日都在处理账务,各个庄子所需的消耗都不小, 便寻找时机提醒荀澜。

    荀澜却胸有成竹道:“达官贵人不喜用纸, 还不是因为现在造出来的纸泛黄且粗糙。若是造出来了平整细腻的白纸, 他们岂会不心动?”

    荀澜打算双管齐下,走价格歧视的路线,全面打通和占据纸张的市场。

    霸占一个行业,未来源源不断地利润相当可观。尤其是纸这种一旦养成习惯,便会大量消耗的消费品。

    一方面做出纸中的爱马仕—剡县白纸和桑皮纸,惹得达官贵人心动,让他们带动起纸张的名气;另一方面,压低普通纸张价格,造出大量的廉价的纸来代替竹简,打开纸张在寒门的销路。

    这门技艺只需要握在他的手中,控制白纸的产出,便能利用现代流行的“饥饿效应”商业思维,多多赚达官贵人的钱,甚至会比大量销售的普通纸张利润更高。

    横竖在古代,没有人见识过这种套路,很难不上当。就算是在信息发达的现代,还有人明知道是套路也要争相购买呢。越是限购、越是限量款,越是想方设法多买,买到了,就是炫耀的资本。

    他要用的剡县野藤和桑树皮便是两样绝佳的造纸材料,造出来的纸张光如月光,纸张柔软洁净,在后世都极有名气。

    普通纸张方面,他手里有人有地,只要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把价格压得很低,就能造成行业壁垒,难以有人和他竞争。

    一行人踏入了造纸厂,里面的人正热火朝天地工作着。纸厂分了好几个大区域,有的区域是负责专心剥树皮、捣碎、泡烂,有的则是负责在树浆中加入沤松的麻缕、残絮,制成稀浆,最后一块区域则是用竹蔑薄薄捞出一层凉干。

    徐晃是一手负责纸坊建立的,边走边给他们介绍:“主公,这些纸还没有晒干,所以第一批纸还没有出来。到时候只要晒干从木头上揭下来,纸就成型了。”

    徐庶看得新奇,并不插话。荀澜第一次来到纸坊,却一下子点出了不足:“这样晒在木头上,又占地方又慢,而且木头本身就是不平整的,等晒干了揭下来,造出来的纸一样是凹凸不平的。”

    “这……”徐晃挠挠头,连忙将管事的人唤过来询问:“你们怎么不用平整的木板?”

    管事连忙道:“回禀从事,让人刨平整的木板太费力气了,而且我们需要晒的纸又多,若是让木匠来做平整的木板,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光靠晒是不行的,阴雨天和冷天岂不是白费功夫了?”荀澜想了想说:“管事的,我问你,若是起一座薄薄的烘焙房,让湿纸上墙烘干,此法可行否?”

    负责的人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因为徐从事进来后让所有人照旧做工,不必行礼,他拿不准此人的身份,目光便多在人年轻的脸上逡巡了几圈。

    见他犹豫,荀澜笑道:“我就随便一说,你从实际出发回答即可,徐从事不会怪罪你。”

    负责的中年男子想了想:“若是上墙烘干,那速度快了应当不止十倍,而且纸在屋子里,也完全不用怕下雨天了。”

    徐庶笑道:“这下你怎么不说得不偿失了?”

    中年男子见徐庶一身粗布衣裳,便直言回答说:“因为这是一劳永逸的法子,前面用大量平整的木板才是劳民伤财啊。”

    荀澜点点头,叮嘱徐晃:“那便起一座烘焙房。”又对中年男子说:“你记得做好对比,使用烘焙房前后的时间、纸张的质量都要记录下来。”

    “是,主公放心,晃记下了。”

    徐晃朝徐庶笑了一下,做了口型:看吧,主公思路跳脱,但行事踏实。

    徐庶莞尔一笑,点了点头。徐晃是看出来他未尽全力,所以不停地将太守的优点强调给自己。

    中年男子也忙忙答应了,待荀澜往抄纸处走后,怀疑地问:“这个清俊的小公子是谁啊,莫非是咱们东家?”

    “什么东家,那是咱们的荀太守!”旁边的人打了一下他的脑袋:“你真是糊涂啊,没听到徐从事刚才称呼他为主公吗!”

    中年男子惊呼了一声:“太守竟然来看我们造纸?”

    荀澜对抄纸也不满意,看过古法造纸纪录片的他,觉得东汉末年造纸的效率太低下了,许多工具都没有用到。

    他把人召集过来,命人取来纸笔,现场画出来了一副竹帘捞纸图。也就是造出来帘床,在上面用可以移动的竹帘来捞纸的图。

    众人见他画得栩栩如生,且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怎么做,不由心生敬佩。

    这个竹帘也容易做,造纸厂也有会木工活的,看了图样立即主动请缨。

    “不错,能够主动解决问题的,都是好的。”荀澜不仅口头表扬,也带了一些果蔬过来,当场就奖赏给了两人。

    当然,现场几乎见者有份。在众人惊讶感动的视线中荀澜发表了一通慰问,核心传递了一个思想:

    大家的努力我看在眼里了,请继续好好干,干得好了有奖励,以后大家的待遇会提高的。

    此外他还特意说:“造纸厂里不允许有欺凌的恶意行为,更不许长官肆意辱骂、打人。若是有人受委屈了,尽管来太守府前敲鼓伸冤,本府一定会为你们做主的。”

    从来没有感受到官员温暖的百姓觉得难以置信,一时间都没消化过来,愣在了院子里。

    荀澜朝徐晃使了个眼色,徐晃连忙说:“来,感谢荀太守特意来看望大家。”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抱着分到的果蔬纷纷向荀澜行礼。

    徐晃道:“大家继续忙活,我护送太守离开。”

    他们转身离开后,纸坊里炸开了锅。

    “太守好年轻,好近人啊,他刚才含笑看我了,真是个好人啊!”

    “太守居然还懂造纸?还能画出这么厉害的画?”

    “我不懂官员那一套,但有了果子,我们家孩子今晚上有口福喽!”

    徐庶自诩天下第一等的聪明人,却看不明白使君为何特地命人采购果蔬运过来,而不是直接用赏钱。又为何费心费力地和庶民、甚至还有奴隶说话。若要爱民的名声,其实也很简单……

    徐晃耳力好,将远远传过来的声音和荀澜一一说了。

    徐庶见其面无得色,反而轻叹了一句:“没有人看得到他们,所以这一点关注便让他们欣喜若狂了。”

    “主公……”徐晃一时不知道怎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