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

    向别人要钱只怕是天底下最难的事儿之一了,比如说,你让借钱的朋友还钱;又比如,农民工年底向包工头要工钱、施工单位向业主要工程款、项目主管向领导申请研发经费等等,尤其是当“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的时候,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你要是觉着自己是债主子,或是觉着自己辛辛苦苦、劳苦功高,就应该理直气壮、一次次张口去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要是逼的急了,几次下来,搞不好大家就得撕破脸皮,谈钱,伤感情啊......

    皇上,也是一样,别看漂亮话说的都很好听,你要是当真向他要,他也急,只不过皇上要是急眼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袁崇焕自上任以来,除了收到过一次辽东军饷,户部再无动静,如今,八月、九月已过,再加上以前的拖欠,辽东欠饷又是三个多月,数额已达六十八万两之多,无奈之下,袁崇焕只得接连上疏,请求发饷。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十月己丑,紫禁城文华殿

    “各位爱卿,朕昨日收到蓟辽督师袁崇焕奏疏,说是锦州兵变,辽东欠饷六十八万,请求朝廷速发粮饷,各位以为如何啊?”

    朝会刚一开始,崇祯便向大臣们问道,从七月开始,短短三个月里,先是蓟镇兵变,再是宁远兵变,现在又是锦州兵变,接二连三的兵变真是让崇祯感到心烦意乱,”朕大明的官兵到底都是怎么了?再这样下去,后面还不知道又会出些什么乱子......”

    见没人回话,崇祯颇为不悦,随即点名户部尚书毕自严,“大司农,平台召对之时,朕令你部要及时供应辽东,不可使关宁缺饷,今日辽东欠饷已有三月,如何话说?!”

    “回皇上,”皇上见责,毕自严不敢怠慢,赶忙出班回奏,“辽东一年粮饷本折共计六百万两,朝廷本已开征辽饷,以供关宁之用,然如今东北有东奴犯边、西南有奢安叛乱,国家两处用兵,俱需从此处用钱,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所征辽饷,除四川、贵州、广西、云南、湖广已将所征辽饷用于西南战事之外,现其余各地辽饷,实际到京仅为三百万两,两下对照,尚缺三百万两,臣部只得从正税当中予以筹措,然国库空虚,外解又多有不至,臣左支右绌,仍是难以应付。臣无能,措置无方,还请皇上治罪。”

    毕自严虽是户部尚书,可他也印不出钱、变不出银子来,崇祯见他所说确是实情,也无可奈何、无计可施,只得再与他商量:

    “如今,你户部还能拿出多少?”

    “回皇上,臣部现有存银十万两,再加上本月新到外解,也仅够关宁一月之用,陆续发往辽东,转眼又是一月,关宁终是要欠饷两月。”

    “朕记得袁崇焕在京时,曾与你户部当面打算,说是要汰兵清饷,为何今年辽东粮饷还要六百万两?”

    “回皇上,当日袁崇焕确实与王家桢做过商议,当时查得辽饷收支缺口已达一百二十万两,督师袁大人原意由辽东裁汰六十万,臣部筹措六十万,然汰兵清饷当在明年元月始计,并不在今年之数。”

    算计了半天,还是无解,崇祯好不沮丧,难道我大明就真穷到这步田地了吗?

    “皇上,今国库空虚,确是实情,辽东汰兵清饷也非一日可竟,然今日辽东,军情如火,不可不急为筹划,倘再有兵变,或是东奴来犯,只怕局势立时大坏,为今之计,只得再请皇上,发内帑以济边急!”

    崇祯向下看去,见又是内阁辅臣刘鸿训,心中已是老大不快。

    “朕前日早已说过,内帑本无厚积,岂可动辄请发?!尔等大臣,一遇难事,便只会请发内帑,再无他策,实非朕所乐闻!”

    “皇上,非是臣孟浪妄言,昨日,臣等接辽东奏报,几位内阁辅臣与毕大人也已计议多时,如今除请帑之外,实是再无他策,边情如火,刻不容缓,还请皇上能暂借内帑,以解辽东燃眉之急,待外解到京,再令户部还于大内便是。”

    刘鸿训本性耿直,历来勇于任事,此时被皇上责怪,心里也是愤愤不平,言语间不由地就提高了几度。

    崇祯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可又不好发作,便也不再说话,只坐在龙椅上狠狠地瞪着刘鸿训。

    “皇上,刘阁老所说虽是实情,不过,其中却也有值得探究之处。”

    崇祯正在恼怒,忽见一位中年大臣出班启奏,此人相貌英俊,身形挺拔,一派清新脱俗气象,却原来是刚从南京调京不久的礼部侍郎周延儒。

    周延儒,字玉绳,号挹斋,南直隶宜兴人(今江苏宜兴)。此人打小聪明,素有文名,二十岁时更是连中会元、状元(万历四十一年),乃是一枚妥妥的“超级学霸”,如今,年方三十五岁,已做到礼部侍郎,副部级高官,可谓是大明王朝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崇祯见周延儒要批驳刘鸿训,精神一振,当即催促道:“周爱卿有什么说法?”

    周延儒手捧笏板,先施一礼,随即正色道:

    “我大明边关,昔日本为防御外敌,今日却要用来防备乱兵了!

    前日,宁远一有兵变,朝廷就立即给乱兵发饷,现在锦州又闹,朝廷还是马上发饷,倘若九边各处都纷纷效仿,也都一起哗变闹饷,那朝廷又该如何处置呢?!

    士兵哗变要挟,固然是为了要饷,但是,这里面只怕是...还另有缘由!

    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唐将张巡率军坚守睢阳,叛军围城数月,城中粮尽,张巡命士卒捉麻雀、掘老鼠以充饥,虽艰难如此,将士们犹坚守城池而军心不变,古人能够如此,为何今天我们的士卒却动辄就要鼓噪索饷呢?!

    且不说法比古人,“罗雀掘鼠”,就说今日之关宁,军中并不缺粮,缺的只是饷银罢了,既然士兵们温饱不缺,可为何还要哗变?安知不是那些骄弁悍将,为谋一己之利而蛊惑煽动、借乱要胁呢?!”

    听听,听听,学霸的脑回路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周延儒的潜台词说白了就是,“这帮子边将别有用心,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番话可算是一下子说到了崇祯的心坎儿里,崇祯闻言,大为赞赏,当即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