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天,早三点。

    姥姥便开始为准备去大集卖鱼的几人准备早饭。

    听到动静后,周易便起床进行帮忙。

    姥爷和小舅随后也都起床了。

    至于嚷嚷着要一起去赶大集的周晓蝶和周东升则没有起来。

    三四点起床,对那两个小的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

    吃过早饭后,三人便一起拉着板车往大集走去。

    这次他们要去的大集,则是在县城边的十里桥。

    这个大集最早是方便农民以物易物的大集。

    后来县城里的居民发现这不的蔬菜和物资不仅新鲜。

    而且还不要票。

    慢慢的便逐渐形成了大集。

    小吃、蔬菜、肉食、粮食等等各种物资应有尽有。

    每天早天不亮,村民们便拉着自家的货物过去。

    七八点钟的时候便都收摊了。

    政府对于这种形式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不鼓励也不支持。

    本身没有多少钱,只得拿着自留地里长出来的东西。

    来换一些钱。

    从张家庄到十里桥,大概有十几里地。

    三个人轮流拉车,用了大概四十多分钟便到了。

    而这时候已经四点多,集市的摊位已经不少了。

    “磨剪子、锵菜刀……”

    “老鼠药、蟑螂药……”

    “小洋货,针线筐……”

    ……

    各种小贩都很小声的对往来的人群吆喝着。

    招揽声不断的传入到周易的耳中。

    周易慢慢观察着这些人。

    无一例外。

    这些人大都一脸的风尘仆仆的神色。

    穿着破袄,头带大檐帽或者狗皮帽。

    双手插兜里,一副精明胆大的样子。

    这个时代敢走南闯北的赶大集的,就没有一个不是胆大的。

    一般普通老百姓,可不管来干这些买卖。

    很快,他们便找到一个位置。

    摊子位于一个丁字路口,左边是卖菜的。

    右边则是卖一些农用工具的。

    位置不算好,也不算坏。

    但是两侧路过的人都能第一时间看到他们的摊子。

    把车子挺好后,便开始把袋子里鱼摆在前面的袋子。

    这些鱼早已死透,已经被冻的硬帮帮的。

    鱼的价格要比猪肉便宜很多,两到三毛钱一斤。

    这时候的人们也爱吃鱼,但是大多数对产的价格跟猪肉都差不多。

    所以普通人宁愿买猪肉,也不愿意买鱼吃。

    第一,则是价格贵。

    同样的价格买了猪肉后,还能炼猪油吃。

    第二,鱼肉做不好腥。

    大多数人家做鱼都是水煮,至多放点盐巴而已。

    不想后世,各种调味料十分齐全。

    就算是鞋帮子也能做出不错的味道。

    所以这时候的人们都很少吃鱼。

    但是今天他们的鱼又大又便宜,所以时不时就会有人买一两条。

    等开始卖鱼后,见姥爷和小舅两人完全忙的过来。

    周易便准备逛逛这个大集,看看能不能买些有用的东西。

    一路走走停停,周易便真实了解了这个时代农村的生活。

    为了三毛、两毛几人便能争的面红耳赤。

    更甚者会毫不犹豫的便动手。

    “唉!”